非遺大展具“人氣兒”有“趣味兒”
日期:2016/12/14 9:44:31   編輯:古代建築史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在文化遺產日期間舉辦的為期8天的“京味兒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圓滿落幕。
展覽自6月9日開幕以來,在廣大民眾中引起熱烈反響,近15萬觀眾參觀了此次展覽。
“京味兒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自2012年3月開始籌備,借助國博百年的歷史沿革和豐厚的博物館文化平台,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的豐碩成果,總體提升了本市非遺的整體形象。
本次展覽總共匯集了“燕京八絕”在內的43個國家級、37個北京市級項目,其中包括古琴藝術、中國書法、中醫針灸、中國篆刻、中國皮影5個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並組織120位傳承人進行現場技藝展示。集中涵蓋了具有完整工藝流程、鮮明地方特色的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和民間手工技藝珍貴展品近260件套,是自開展非遺保護工作以來,北京市舉辦的規模最大、展示門類最齊全、技藝最為精湛、作品最為豐富的傳統文化類展覽展示活動。
展覽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劃分為雕錾塑作、扎繪織繡、琴棋書畫、傳統醫藥和表演競技五個單元,展覽內容主要包括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等類別項目的展示,傳統戲劇、傳統體育等類別項目的室內展演,以及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頻演示等。參展項目均代表了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傳統醫藥、競技表演等領域的最高水平。展覽通過采用實物、圖文、視頻播放非遺項目高清影像資料相結合的方式,展示古都文化的皇家氣韻和市井民生,生動呈現老北京的生活之美和文化魅力,從不同層面反映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獨特魅力。
展覽開幕當天,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北京市副市長魯炜,文化部非遺司巡視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屈盛瑞,北京市文化局局長肖培等到場參觀,並與傳承人親切交談。魯炜部長與代表性傳承人、藝術大師一一握手,對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給予高度評價,感謝大家把這麼多優秀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下來,並與全體市民共同分享。
“京味兒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被參觀民眾譽為最具“人氣兒”、最有“趣味兒”的展覽,其最大的魅力在於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技藝展示與觀眾零距離欣賞的互動結合,廣大民眾在觀看精美的“燕京絕技”的同時,可親手嘗試景泰藍的掐絲、點藍工藝;親自體驗北京扎燕風筝的繪畫技巧;領略空竹的騰空而起、上下翻飛;了解北京金屬工藝的雕工細作;還可與古琴傳統制作技藝、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傳承人探討中國傳統樂器、樂理;和象棋、圍棋傳承人擺開棋盤,現場對弈。年近八旬的面人湯代表性傳承人湯夙國為觀眾現場講授、演示面塑技藝;傳統醫藥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教授觀眾鑒別中醫藥材,講解、咨詢病因病理;吳裕泰茉莉花茶窨制技藝展台裡總是花香襲人,傳承人和助手將空運而來的茉莉鮮花攢成花串贈予觀眾;北京皮影藝術劇團則在每天下午為觀眾帶來兩場精彩的傳統皮影戲,吸引大量觀眾駐足觀看;參觀結束之時,觀眾們還將美好的願望,掛在桃花盛開的希望樹枝頭,將祝福留給馨香四溢的“京味兒”文化。
書法區參觀群眾爭相揮毫
在表演競技區,四張古樸的書案上整齊的擺放著筆墨紙硯。淡淡的墨香和蘸滿墨汁的毛筆引起了眾多觀眾的濃厚興趣。幾位年輕觀眾首先坐了下來,鋪開書桌上的習字紙,提起筆,興致勃勃地書寫起來。學齡前的孩子也圍了上來,在家長的鼓勵下,拿起筆學習書法。不過,第一次接觸毛筆的孩子顯然不知道如何拿握毛筆,一旁觀看的家長一邊糾正、一邊示范。也有年邁的老者揮毫潑墨,引來在場觀眾的喝彩。
排隊體驗葛氏捏筋拍打療法
傳統醫藥類的8個項目在展覽期間輪流上陣。14日,展廳的夾道上遠遠地排成了一條長隊,走近一看,原來是葛氏捏筋拍打療法代表性傳承人葛鳳麟正在給參觀的群眾現場治療示范。一位觀眾坐下來,葛鳳麟先是詢問他的不適之處,在了解病情之後,只見他雙手抓住觀眾的胳膊,從肩部往下,邊抓捏肌肉邊向下移動,重復數次,然後一手按住肩部,一手抓住觀眾的手在空中畫圈,最後再用力往後拉抖幾下,拍拍觀眾的肩說:“行啦!”觀眾站起來伸動伸動胳膊,興奮地說:“唉!好多啦!”下一位觀眾立即坐到了座位上……
小觀眾體驗景泰藍掐絲工藝
景泰藍制作技藝展區總是圍著許多好奇的觀眾,一邊觀看傳承人現場演示,一邊詢問景泰藍作品的制作細節。在傳承人的幫助下,許多小觀眾親手嘗試了掐絲、點藍工藝,將銅絲沾上用中藥制成的黏合劑,按照銅絲花樣的形狀找准位置,孩子們愈嘗試愈加興致不減,有的干脆用手拿起銅絲直接粘了起來,看到自己的成功作品,孩子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傳統皮影戲贏觀眾啧啧贊歎
每天下午離皮影戲開場還有一段時間,展區裡占上座位的、席地的、站著的、踮著腳的,每每被觀眾圍了個水洩不通。只聽兩聲鐘響,幕布燈光亮起,《三打白骨精》就開場了。只見一個骷髅隨著節拍跳起了骷髅舞,媽媽忙告訴孩子:“這是妖精。”突然“哇”的一聲,一個小姑娘大哭起來,媽媽連忙用手將她的眼睛蒙上。一會兒,骷髅一轉身,“呼”的一下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姑娘。“快看,妖精不見了,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姐姐!”小姑娘忙睜開眼,笑了。這個“漂亮姑娘”一連串惟妙惟肖的動作引起觀眾啧啧贊歎,有的甚至拉開幕布一角,將頭伸到幕後,在幕後幕前頻頻轉換視角,細心研究皮影戲的操作過程。表演結束後,觀眾們一邊稱贊表演的精彩,一邊惋惜時間的短暫,感歎著幕後人員的辛苦。
少年宮活動走進非遺
展覽期間,許多學校、社團把課堂、活動開設到了展廳現場,北京市金融街少年宮的師生們就饒有興致的組織了一場“走進非遺展、童心繪真情”活動,孩子們與各位傳承人互動交流,悉心聽取大師們的講解,以各非遺項目特點為元素和題材,現場臨摹創作,完成繪畫作品,並在展覽主題牆前進行展示,同時邀請面人湯代表性傳承人湯夙國老先生為孩子們寄語,真正實現了傳統文化與年青一代的交融。
非遺推廣場外延伸
在此次非遺大展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鵬和他的古琴品牌“鈞天坊”受到了不少關注,為了更好地推廣古琴藝術,“鈞天坊”所在的大興區文委還配合非遺大展,在大興推出古琴非遺宣傳月,舉辦了一場古琴藝術推介會和一場研討會,邀請了國際上著名的古琴專家,主要探討了古琴藝術如何融入現代文人的生活,參加的觀眾除了本地熱愛古琴藝術的觀眾,還有從各個區縣專程趕來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