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一座飯店與那些歷史

一座飯店與那些歷史

日期:2016/12/14 9:47:20      編輯:古代建築史
柳州飯店內的紅樓。
 柳州飯店內的紅樓。
    上個世紀60年代,生活在柳州的少年的我曾經有過這樣難忘的經歷。從柳州市解放北路的人民廣場步行10多分鐘,便來到了優雅的友誼路,道路兩側是高大茂盛的天竺桂和相思樹,走到友誼路的終點,便是一個莊嚴、典雅的庭院式賓館柳州飯店。
  那時候,柳州飯店院落中的西式小紅樓和蘇聯式建築掩映在高大的玉蘭樹、天竺桂和榕樹間,冬青和夜來香發出誘人幽香,沁人心脾。依江而建的柳州飯店的西洋建築和庭院綠化成為少年時心中最美的地方。
  柳州飯店內的紅樓一號、二號於1953年建成,為洋式建築。這兩棟小樓見證了20世紀國際關系中印度支那問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1954年7月胡志明和周恩來分別下榻此處,在此舉行會談,就和平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涉及的重大問題交換意見,並發表了聯合公報。2006年5月紅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改革開放後,我考上大學離開了家鄉柳州,但凡此後到柳州出差和考察,幾乎都下榻在柳州飯店,目睹了這裡的變化與發展,幾件難忘的事情記憶猶新。
  1994年,我陪同著名科學家談家桢院士到柳州考察,下榻柳州飯店七號樓,度過了難忘的三天三夜。每天清晨談家桢院士都會在江邊的回廊上散步,在庭院內觀賞植物,在房間裡觀看日出。他深情地說,他第一次到柳州是抗戰期間隨浙江大學南遷駐入沙塘;第二次是60年後到柳州,高樓大廈林立,環境優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曾在歐美30多個國家講學游歷,住過很多五星級賓館,柳州飯店是世界上環境最美麗、服務最優秀,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的飯店之一。
  2002年,全國晚報副刊文化交流會議在柳州飯店舉行,全國100多名副刊文化記者雲集柳州,寫下了幾十篇贊美柳州的美麗詩篇。
  2010年7月,斯坦科維奇杯洲際籃球賽在柳州舉行,中國隊、伊朗隊、斯洛文尼亞隊和澳大利亞隊參加比賽,我受邀到柳州觀看,下榻柳州飯店。8月1日與斯洛文尼亞隊員在八號樓會面,柳州飯店的經典庭院環境和服務水平給他們留下了美好印象。
  坐落秀麗的柳江之濱,花園式的柳州飯店,綠樹成蔭,環境幽雅。大絲葵、羅漢竹、美人蕉、小葉安、棕榈樹、紫荊樹,四季常青。春天紅棉怒放,夏季玉蘭幽香,秋日黃菊遍園,冬日臘梅飄香。步入納博倫觀景台,漫步臨江而建的木棧道上,坐在陽光傘下的長椅上,望著清澈碧綠的江水,順流而下的帆影,感覺這就是世外桃源。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年復一年,已經記不清在柳州飯店住了多少次,也不知在庭院中走了多少圈,柳州飯店每一年都發生悄然的變化。國際會議中心偉岸屹立,六號樓典雅華麗,網球場國際標准,置身於柳州飯店,看旭日東升般的柳州美景,便想起毛澤東同志的名詩: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一座飯店,目睹了一個城市的變遷,經歷了國家的改革與富強,見證了重大國際關系事件的決策,伴隨了眾多偉人思考的腳步,彈指一揮間,60年過去了,換了新顏。
   (編輯:申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