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讓民俗成為一個產業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中國千百年來的民俗發展也是以個人為載體,產業化已經成為趨勢,我們可以看到蔚縣在這方面已經做了突破,那麼蔚縣在這方面是怎麼做的?下一步又將如何做?
王書記:近年來,我們堅持文化“自省、自覺、自立”,提出“物質礦越挖越少,文化礦越挖越厚”理念,推進“挖煤礦”向“掘文礦”轉變,實施“文化立縣”戰略,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在民俗文化產業化的進程中,努力踐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物質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被專家學者稱為“蔚縣文化現象”。在實際工作中努力做到了“兩個轉變”:
一是變“絕藝”為“效益”。蔚縣民間藝術種類多、技藝精、影響遠。蔚縣剪紙是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染剪紙,在華夏獨樹一幟,而且蜚聲海內外,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通過舉辦中國剪紙藝術節、進行巡回展、研發新產品,叫響了“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品牌。產品暢銷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600多萬套,年產值達到4億元,占到GDP的5%。李閩個人的剪紙創意公司分布在東北、山西、北京等地,2011年銷售收入突破億元。2012年除夕夜,剪紙大師周淑英受邀參加中央3套新春歌會,現場展示蔚縣剪紙《九龍圖》,並以100萬元拍賣成交。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骥才,要作100個非遺宣傳片,對接國際進行宣傳,《蔚縣剪紙》作為第一個樣板片,去年已經錄制完成。3月10日,中國民協羅主席做客中央3套《文化正午》欄目,向全國觀眾推介了五種中國民間藝術精品,蔚縣剪紙名列其中。蔚縣剪紙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排在中國剪紙之首,榮獲“中國創意城市文化名片”之“民俗名片獎”,摘取了CCTV-7首屆鄉土盛典最具活力民間文化產業獎。
二是變“民俗”為“民富”。蔚縣民俗豐富、獨具特色,我們堅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挖內涵,開展活動,形成了“十萬人次看樹花、百萬人次看社火”的空前盛況,被網友譽為“中國十大最具年味的地方”。“中華文化游”河北站啟動儀式在蔚縣舉行,中國文聯“送歡樂·下基層”大型文藝演出走進蔚縣,豐富的年節文化演繹了“中國式狂歡節”。投資上千萬元,三次提升,打造出一台大型實景演出劇《火樹金花》,三年累計接待游客已超過30萬人次,成為我縣文化產業的一張靓麗名片。今年除夕央視《新聞聯播》進行了報道,正月初五,中央4套“2012親情中華春節晚會”,將蔚縣打樹花作為背景之一;正月十五,天津電視台直播《火樹金花》20分鐘,上海、浙江、河南、陝西等10個電視台同時直播。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題詩“京西明珠非虛誇,蔚州文化燦若霞;巧奪天工剪紙藝,激 情四射打樹花”。
下一步堅持“三措並舉”,加強文化建設,壯大文化產業。
一是園區引領。與古城文化旅游開發相融並進,大力推進蔚州古城剪紙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二是組建集團。建設蔚縣剪紙產業集團,走現代商業化運作之路。三是研發四品。積極對接市場、展會、賽事活動等,加大研發創意力度,在高檔四品(贈品、禮品、藏品、飾品)上做好文章。
記者:前兩屆剪紙藝術節都很好的促進了蔚縣的地方旅游,前段時間聽說出現了去蔚縣旅游“一房”難求的情況,那麼藝術節到底對蔚縣旅游帶來了那些改變?
王書記:藝術節是蔚縣向外展示自然人文的一個最佳平台和窗口。因為藝術節的成功舉辦,提升了名氣、士氣、財氣、人氣,近三年到蔚縣的游客呈翻倍遞增態勢,2011年游客人數突破100萬大關,旅游從業人員已達到1.2萬人,旅游總收入達5億元,是2008年的11.5倍,比2010年翻一番,文化旅游惠民、富民勢頭強勁。
記者:蔚縣自身對旅游資源做了哪些保護或者挖掘呢?
近年來,蔚縣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和挖掘主要是實施“五個一工程”:
“一節”即舉辦剪紙藝術節。2010年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剪紙藝術節,榮膺“中國十大品牌節慶”;2011年7月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剪紙藝術節暨首屆蔚縣國際剪紙藝術節,創造了中國剪紙文化博物館、中國剪紙藝術研究中心、國際剪紙交易中心、中國剪紙藝術交流聯誼會、蔚州常平倉博物館“五個第一”,使蔚縣成為世界剪紙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吸引海內灣大批游客慕名而來。
“一花”即提升打樹花節目。根據蔚縣獨有的民俗表演“打樹花”,提升為一台大型舞台實景劇,為到蔚游客晚間娛樂提供了視覺體驗大餐。
“一鎮”即打造暖泉古鎮。完成投資1億多元,已經打造成為景點完善、基礎配套的3A級景區,下一步計劃投資12.7億元,建成中國北方最具民俗特色的5A級文化生態古鎮。暖泉古鎮被授予“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稱號,
“一城”即保護開發蔚州古城。編制了《蔚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及《蔚縣蔚州古城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了總投資1.5億元的10個古城保護開發項目,建設了擁有九個朝代不同風格的歷史博物館群,已建成常平倉等6個古建博物館。正在謀劃建設廉政文化博物館等7個博物館。古村堡、古戲樓、打樹花、常平倉、寺廟古壁畫入選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叫響了“千年蔚州·九朝古城”品牌。近年來,全縣在文物保護方面累計投入達6個億,4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文物保護“一法一辦法”執法檢查莅臨蔚縣,我縣文物保護工作得到了韓啟德副委員長的充分肯定,並題詞“保護文物功在千秋”。
“一山”即開發小五台山景區群。小五台·金河、飛狐峪·空中花海分別晉升為4A和3A景區,成為登山者的聖地,戶外運動的天堂,叫響了“小五台山·空中花海”旅游品牌。謀劃了十八堂開發、飛狐峪探幽等一批生態資源開發項目,著力變資源優勢為資產優勢。
記者: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依賴口傳心授方式加以傳承的文化形式。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都面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存在基礎”日漸狹窄,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境況。現在,蔚縣的剪紙藝人有多少?年齡情況?
王書記:目前,全縣22個鄉鎮有16個鄉鎮的96個行政村分布著剪紙藝人,有剪紙專業村28個,剪紙專業戶1100戶,從業人員達3萬多人,其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一級工藝美術大師1人,工藝美術家5人;省級民間工藝美術大師21人,一級美術家4人,工藝美術家6名。
這些藝人老中青都有。較為年長的比如任玉德先生已經年逾古稀,是蔚縣傳統剪紙創作的傑出人物;少壯派的有周廣、周淑英、陳越新、孫清明、高甸亮、焦新德等等;新寫實主義剪紙藝人李閩是在蔚縣剪紙傳統風格基礎上大膽創新的新派藝人;在首屆中國剪紙藝術節上我們推選出的剪紙姑娘和巧手漢子也是眾多年青剪紙藝人的佼佼者。
記者:蔚縣在培養剪紙繼承人方面近幾年做了哪些積極的措施?
近些年,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動剪紙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極為重視剪紙人才隊伍的培養和打造。主要采取了三種途徑:一是抓好口傳身授。積極鼓勵傳統的口傳身授的師徒傳承模式,通過老藝人的傳幫帶,通過剪紙協會的文化挖掘、理論研究,讓蔚縣剪紙藝術精華得到傳承和弘揚。二是抓好學校普及。蔚縣掛牌國際剪紙藝術學校,成立了剪紙幼兒園、剪紙特色小學、剪紙職校和剪紙劇團,完善了階梯式發展教育體系。三是抓好藝術創新。推動年輕藝人向藝術院校輸送力度,把蔚縣剪紙的傳統藝術風格與現代美術、攝影、影視風格對接、相融,搞好創作創意,抓好蔚縣剪紙新派、新風格的推陳出新。在這方面,蔚縣剪紙藝人周淑英現任中央美院的客座教授,新寫實主義剪紙藝人李閩把蔚縣剪紙與現代美術繪畫結合,創造出了新寫實主義剪紙,備受青睐。
記者:通過前兩次藝術節的成功舉辦,我們了解到談成了很多大的項目,這些項目的簽約、落地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怎麼樣的推動作用?
堅持文化搭台,唱響“四戲”,催生新業態,活躍了全局,形成了“連鎖”效應。前兩屆藝術節共簽約項目36項,意向投資255億。
一是搭文化台,唱文化戲。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匯聚了人氣、提升了士氣、增加了信心、促進了發展。深挖文化內涵,成立了年俗協會、打樹花協會、拜燈山協會、點桿協會、剪紙協會、餐飲協會等各種民間協會,先後出版了《找尋蔚縣古堡》、《守望集》等20余部研究專著,馮骥才正在組織專人作《小廟壁畫》數據檔案。2011年全縣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增至5萬人,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5.1億元,占全縣GDP的6.4%。
二是搭文化台,唱經濟戲。通過文化搭台,吸引人流流、資金流、信息流不斷匯集,形成生產要素聚集的“窪地”。全縣經濟2009年止滑見效,2010年回暖向好,2011年快速發展,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分別是2007年的1.8倍、2.1倍、2倍,創下歷史最好水平。
三是搭文化台,唱產業戲。在能源產業上,積極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形成開灤、冀中能源、山東肥礦三大集團戰略開發格局。總投資100億元一期投資50億元,裝機容量2×60萬千萬取得國家能源局的批復,前期工作已經陸續展開。100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進展順利,20萬千瓦並網發電,65萬千萬在建。在文化旅游產業上,總投資1.15億元的州衙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總投資12.7億元的暖泉文化產業示范園和總投資21億元的壺流河綜合治理等文化旅游項目正在推進建設。在特色農業產業上,省市龍頭產業達到19家,金瑞德、欣奇典等一批農業產業化企業快速崛起。在現代物流產業上,總投資20億元的蔚縣恆通現代物流港,吞吐量1000萬噸的一期工程建成運營;二期工程加緊建設。在城鎮化進程中,吸引開灤煤礦、山東肥礦、冀中能源、河北建投、秦皇島達潤等企業集團相繼入駐蔚縣,近三年累計引進市外資金38.2億元。在環首都扶貧攻堅中,堅持“一年示范、兩年擴面、三年突破、十年常態”的方針,統籌城鄉,三化互動,集中資源,整村推進的扶貧思路。今年,集中連片建設10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輻射帶動135個貧困村2.8萬戶8.8萬人。
四是搭文化台,唱社會戲。大力發展農家樂等惠民項目,出台提升文化軟實力實施方案,建設特色剪紙學校,成立《火樹金花》演藝公司,培訓導游和出租車司機,開展民俗進校園活動,不斷提高全民綜合素質,群眾大局觀念進一步增強,全縣信訪穩定形勢持續好轉。
記者:我們看到秩序冊上明天的新聞發布會將會提到電子雜志和民俗文化系列叢書,那麼蔚縣推出這些的意義是什麼?
王書記:推出這些電子雜志和民俗文化叢書,旨在進一步宣傳蔚縣,向更多人民展示蔚縣的自然人文。
在我們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之際,
沿著飛狐古道、京蔚高速,
讓我們共同感受京西第一州蔚州巨變帶來的驚喜,讓我們共同領略中國剪紙第一街創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