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整治後的武漢市黃陂區大余灣明清古村落28日正式對外開放,這座保存有上千幅清代手繪彩色壁畫的村落,從600多年的歷史沉寂中逐漸蘇醒。
大余灣明清古村落位於武漢黃陂木蘭山腳下,是一個余姓村民集聚的村落。據介紹,該村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的1369年,村民皆是從江西婺源搬遷而來。
明清時期,村子裡誕生了100多位秀才進士,出現“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近現代湧現出余傳韬等名流百余人,有“一家四博士”、“父子四留洋”的佳話。
大余灣山環水抱,鐘靈毓秀。村落左側蜿蜒的山脈連接稻田,村子右側的山石,如同一只白虎俯視前方,村子中央的池塘如同一張太極圖。
走進村落,蜿蜒曲折的石板路、整齊劃一的石條房、方方正正的石板凳、惟妙惟肖的石刻雕等隨處可見,歷盡滄桑的數十座房屋仍舊保持了明清時代的風格,絕大多數的房屋外牆上,還遺留有清代手繪彩色壁畫。老宅翹角飛檐,古色古香;廣廈雕梁畫棟,美輪美奂。
同時,村落中還分布著藥局、百子堂、煙館、余氏宗族博物館等景點。
村民告訴記者,大余灣目前保留有75棟明清古建築,其建築特色概括為,“前面牆圍水,後面山圍牆。大院套小院,小院通各房。全村百來戶,串通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戶戶隔門房。青石板塊路,滴水線成牆。頂有飛琉瓦,檐伸鳥獸狀。室內多雕刻,門前畫檐廊。”
2009年,大余灣入選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評定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