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琛的後裔居住
坐
北朝南,是一處一路五進的建築群
。控77德鄰堂吳宅——12棟老宅修繕
保護工程第二處
德鄰堂吳宅位於大儒巷8號,原為清代狀元吳廷琛的後裔居住
,可是現在裡面居住著44戶居民,
甚是混亂。
整
個沿街外觀讓人感覺不出有何特別
,可是走進去一看,卻別有洞天。門廳左右開著7家不同的店鋪,
門口還有個老鎖攤,已經在這擺了
18年,蘇州市控保建築這塊藍色的
牌子,被巨大的遮陽傘所掩藏。
但是被多戶人家所侵占,
三間面寬的廳堂兩面都隔做了房間
,只是余下一條幽暗的小道。德鄰堂吳宅第一進後面就有一個殘
破的門樓,雖已破損風化,但是形
制保存良好。第二進的轎廳雖然梁
架完好。第三進的大廳古樸氣息濃厚
,廳內梁架尺寸巨大,年代久遠。
在第三進的天井內還有一口青石古
井。
第三進和第四進的交界處,有
一個磚雕門樓,上面寫著竹苞松茂
4個大字,也用於祝
人新屋落成。門樓兩邊照牆都有磚
細須彌座。幾年前這個門樓已經經
過了修繕了,不過整體風貌並沒有
被破壞。在第四進樓廳裡還有明代
遺風木柱礎,承載著梁架的全部重
量。第五進樓廳也是體量較大。在
古宅的西北角,有一個四四方方、
兩層樓高的更樓,大家可以看到它
的整個外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已經不是原先的樣子了。
如今該處建築也被列為了12棟老
宅修繕保護計劃,由於靠近丁宅所
以很多人在猜測是否會移建。很多
居民也希望能夠在這次的修繕或者
移建中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
但是裡面也有部分居民卻不希望
搬遷或者移建,講這個房子有歷史
有價值的,但是對於那些老居民來
講這個裡面有相鄰有記憶。生活在這很
悠閒很自在,早上一杯茶,中午一
桌麻將,下午一張塌,這個就是蘇
州的慢生活。
所以也有很多的專家在提倡對於
城市的老宅改建中,希望
在這次的改造中不光夠保護蘇州的
老宅和提高城市風景,也能保留蘇
州本地的那種相鄰之情和慢生活,
該處建築堂名就叫做德鄰堂,不是
也正好與這個主題比較貼切。
保護建築原真性及其歷史性現在
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