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首屆古鎮保護與發展周莊論壇舉行 專家表示古鎮不應過度商業化

首屆古鎮保護與發展周莊論壇舉行 專家表示古鎮不應過度商業化

日期:2016/12/16 18:43:12      編輯:古代建築
  “小鎮的商業旅游發展了,可是水鄉閒適有序的生活卻變了味道,古鎮已不再是生活的家園,而成為都市一族懷古休閒的另類場所。”在4月20日舉行的首屆古鎮保護與發展周莊論壇上,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表示,旅游資源同質化、空間承載超負荷、商業化發展失控、周邊土地資源過度開發、城鎮生活景觀消逝等問題,讓古鎮發展步入“十字街頭的踯躅”。
  
  阮儀三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正值鄉鎮大發展之時,同濟大學為周莊制定保護規劃,開創了江南古鎮保護的先河。之後,西塘、烏鎮、同裡、甪直、南浔等古鎮相繼編制保護規劃,並開始投身於積極的保護實踐,走出了一條“不拆古鎮也能發展,保護古鎮也能有很好經濟效益”的發展新路。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古鎮發展暴露出一系列問題。”阮儀三教授進一步分析指出,古鎮旅游幾乎都是走一條或幾條老街,看幾所大宅、花園,坐一會小船,吃一餐家鄉飯,所買的旅游紀念品也無非是松糕、蹄膀、醬菜、米酒、藍印花布等等,旅游內容雷同,旅游產品相互模仿,古鎮趨向同質化競爭;古鎮過度商業化成致命傷,店鋪泛濫破壞古鎮風貌,大量的游客也讓古鎮不堪承受,周莊每年最佳旅游人數為60萬,可2002年就達到了263萬人次,2005年同裡接待游客220余萬人次,2007烏鎮東西柵接待游客200余萬人次,預計2008年將翻番,這種擁擠不堪的旅游體驗,使水鄉不再古樸靜谧、可親可近。除了旅游資源開發之外,隨著古鎮區商業旅游興旺帶來寸土寸金的豐厚利潤,旅游度假區、星級賓館、高爾夫球場都在附近陸續興建,古鎮本身原住民遷出,古鎮原汁原味的生活場景一去不返。
  
  “杜絕短期商業炒作和單一旅游功能的畸形引導,要求我們用更具前瞻性、長效性的眼光,樹立遺產類群整體保護,並與時代同步發展的新觀念。”阮儀三意味深長地說,水鄉古鎮的“整體性保護”不只保護歷史建築和城鎮空間,更重要的是保護居住於其中的社會階層,使他們連同他們所創造的精神文化一起,融入到現代社會的生活秩序中來。
  
  而對於古鎮旅游,阮儀三教授也特別提到,新時代的水鄉古鎮旅游更應當由一鎮一家單打獨斗、互相比拼,轉為聯手合作,結成水鄉聯盟,聯合開發、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水鄉網絡旅游,構建大水鄉旅游聯合體,“比如周莊小小一個地方,居然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歷史的古橋;同裡‘老房子’特別多,鎮內百分之四十以上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築;西塘的廊棚總長一千多米,是眾多江南水鄉中獨一無二的;烏鎮特有的‘水閣’讓人與水更為親密……古鎮不應該互相效仿,而是應該形成各自特色,從而將其聯合起來推向世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