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第一批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簡介

第一批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簡介

日期:2016/12/14 9:41:58      編輯:古代建築史

1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頒牌儀式在京舉行,圖為頒牌儀式現場。

記者 盧旭 攝

 

  1.北京市琺琅廠有限責任公司--景泰藍制作技藝

  采用傳統工藝生產,技藝流程包括制坯、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多道傳統工序,核心技藝保護和傳承良好。工廠設有多個大師工作室,采用名師帶徒的傳承方式,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名,市、區級代表性傳承人6名。產品積極開拓其他應用領域,從瓶、罐、盤、爐、樽發展到建築裝飾工程、城市景觀工程、大型壁畫等。

  2.北京市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內聯升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

  從前期准備,到制底、制幫、制墊和绱鞋,共90多道工序,均沿用傳統手工制作方式,采用棉、麻等天然原材料。技藝傳承采取傳統師帶徒的模式,建立了以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為首的師帶徒崗位技能培養機制,培養出一批年輕傳承人。企業年產量達40萬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好。

  3.北京市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裝裱修復技藝

  堅持傳統技藝的保護和傳承,在木版水印技藝流程中嚴格按照勾描、刻版、印刷的工序進行生產;在書畫裝裱方面采用托、拉、鑲、扶、砑光、上桿等主要工序。在技藝傳承方面,實施首席技師、名師帶徒的制度,成立了傳承人工作室,培養了一大批傳承人。在宣傳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成立了木版水印工藝坊。注重企業文化的形成和培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較好。

  4.河北省衡水習三內畫藝術有限公司--衡水內畫

  衡水內畫傳統工藝分為水晶壺磨制和作畫兩道工藝,水晶壺磨制分為開坯、磨制、掏膛、光亮、磨砂、細磨等工序,作畫過程為構圖、勾線、分染、皴染、上色、落款等工序。該企業采用傳統工藝生產,在北京、石家莊、衡水建有3座內畫博物館,開辦了習三內畫中專學校,招收殘疾人學習內畫技藝,培養傳承人。產品積極探索功能轉型,由鼻煙壺內畫轉向水晶球內畫、香水瓶內畫、酒具內畫、茶具內畫等。

  5.河北省曲陽宏州石業集團有限公司--曲陽石雕

  雕刻技藝精湛,產業發展規模好,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展示等活動,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

  6.山西老陳醋集團有限公司--老陳醋釀制技藝 (美和居老陳醋釀制技藝)

  在美和居老陳醋釀制過程中始終堅持“蒸、酵、熏、淋、陳”傳統工藝,“夏伏曬、冬撈冰,貯陳老熟”的核心工藝堅持不變;企業注重對山西老陳醋的經典傳統生產技術、制曲工藝、文化實物等進行收集整理,設有美和居老陳醋展示館和美和居老陳醋釀制技藝傳習所,積極開展宣傳展示和授徒傳藝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較強,保護工作成績顯著。

  7.江蘇省揚州玉器廠--揚州玉雕

  以新疆白玉和緬甸翡翠為主要原材料,產品工藝上堅持采用傳統開料、設計、水作、拋光4項工藝流程,堅持采用傳統工具生產,核心技藝保護和傳承良好,該企業自上世紀70年代就創辦了揚州玉器學校來培養玉雕後備人才,注重對擁有高超技藝的玉雕行業領軍人物的培養,通過師帶徒制度,先後培養出4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7名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8.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

  該企業在當地聲譽較好,采用天然原料生產,保留傳統制作工藝,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藝術特點。企業注重有計劃地利用和保護有限的紫砂土資源,積極開展紫砂陶制作技藝保護和傳承工作,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9.江蘇省南京雲錦研究所有限公司--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采用傳統的大花樓木織機織造,堅持傳統手工技藝生產,用料考究,彩絲、金銀線和孔雀羽線為其主要用材,具有鮮明的工藝特色。企業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和傳承,積極開展雲錦傳統工藝資料的挖掘、整理工作,與南京市教育局有計劃地把雲錦專業列入職業教育范疇,定期培訓學徒,同時還與南京大學開辦了“雲錦研究生班”,培養雲錦技藝高級人才。

  10.浙江省東陽市陸光正創作室--東陽木雕

  雕刻技藝精湛,在繼承傳統的同時,積極探索木雕藝術的當代化和實用化,注重企業文化的培養和形成,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和傳承。在傳承方面,陸光正既通過師帶徒的形式傳承東陽木雕技藝,現有徒弟11人,培養了省級工藝美術大師9人,同時又擔任東陽木雕工藝美術學校的校長,主抓教學,每年培養學生數百名。

  11.浙江省青田縣二輕工業總公司--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因材施藝、因色取巧,雕刻技藝精湛,雕刻題材廣泛,表現手法多樣。技藝保持傳統的相石、開坯、雕琢、封蠟、潤色等工序。建有青田石雕博物館、石雕產業園區等,並將石雕技藝納入青田縣職業技術學校專業課進行教學,積極培養後繼人才。

  12.安徽省績溪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徽墨制作技藝

  企業積極開展傳統核心技藝的整理、記錄和建檔工作,並出版了相關成果。企業注重開展原材料保護工作,在生產中堅持純手工生產,堅持傳統技藝,並積極申請有關專利。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傳承機制,積極激勵學徒學習傳統技藝,在當地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經濟效益較好。

  13.中國宣紙集團--宣紙制作技藝

  該企業積極開展宣紙制作技藝核心技藝的整理、記錄和建檔工作,整理出版了相關成果,征集了大量代表性作品和相關實物。公司在生產中堅持傳統技藝和傳統材料,主要采取手工方式進行生產。企業除1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外,還有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並建立了師帶徒的長期傳承機制和激勵機制。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博物館和展示館,接待游客參觀游覽,並實行免費開放。

  14.壽山石雕

  壽山石雕整個生產加工過程需要近10道工序,傳統技藝保護和傳承良好。該單位堅持壽山石開發與保護並舉,積極搶救修復礦業遺跡,加強壽山石資源監管,制定了壽山石近、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各種法律法規等保護措施,出版了《國之瑰寶》、《中國壽山石大觀》等多部專著,建有壽山石公園、壽山石藝廣場、壽山石博物館等,在當地具有較大影響。

  15.江西省景德鎮佳洋陶瓷有限公司--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在傳統粉彩瓷制作方面具有代表性,保持了手工制瓷技藝的本真性、完整性,核心技藝保護和傳承較好,在青花瓷和粉彩瓷等的繪制和燒煉工序上技藝水平較高,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培養傳承人方面,聯合江西省工藝美術學院和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陶瓷美術系開展校企合作,開辦了“佳洋班”,每年招收繪瓷和其他手工制瓷人才。成立了專門的研究院和博物館,深入挖掘、收集、整理、研究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

  16.江西省景德鎮古窯瓷廠--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該企業歷史悠久,傳統技藝保護和傳承良好,且在拉坯、修坯、砌窯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企業堅持傳統技藝生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好。

  17.江西省含珠實業有限公司--鉛山連四紙制作技藝

  在生產中堅持傳統工藝,純手工生產,所有工序不添加化學原料。建立了師帶徒的傳承機制,通過簽訂協議、捆綁考核等方式促進傳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好,建有2000多平方米的連四紙制作技藝展示中心,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地具有較大影響。

  18.山東省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中醫傳統制劑方法 (東阿阿膠制作技藝)

  制作工藝從原料加工到成膠共50多道工序,泡皮、切皮、化皮、熬汁、濃縮、凝膠、切膠、晾膠、擦膠等全由手工完成,堅持傳統技藝,采用原真材料進行生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是東阿縣的支柱產業。

  19.河南省禹州市楊志鈞窯有限公司--鈞瓷燒制技藝

  積極開展核心技藝的整理、記錄、建檔和實物征集工作。在生產方面,堅持利用傳統鈞瓷制作工具和窯爐,以傳統手拉坯技法制作作品,保持作品的本真性,在鈞瓷生產中具有代表性,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河南省禹州市星航鈞窯有限公司--鈞瓷燒制技藝

  在傳統技藝保護和傳承方面較好,堅持核心技藝和既定流程不改變,在產品樣式創新方面形成獨特的風格和特點,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好。

  21.湖南省龍山縣苗兒灘鎮 撈車河村土家織錦技藝傳習所--土家族織錦技藝

  該傳習所位於擺手堂旁邊,與群眾生產生活結合緊密。織錦的過程中使用“通經斷緯、斷緯挖花”的手法,采用“上下斜”反面織造成各種圖紋,材料多采用蠶絲和自制棉紗線,技藝傳承較好。

  22.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 呀(口旁加羅)耶侗錦織藝發展有限公司--侗錦織造技藝

  侗錦的織造過程經過軋棉、紡紗、排紗等十幾道傳統工序,核心技法是集挑、繡、雕、補等傳統技法於一體。企業采取“公司 基地 農戶”的經營模式,積極開展侗錦織造技藝培訓班,帶動了當地的就業與經濟發展,成為當地的品牌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好。

  23.廣東省潮州市藝葩木雕廠--潮州木雕

  繼承和發揚了潮州木雕的傳統特色,注重保持傳統,核心技藝保護和傳承良好,雕刻技法有沉凹雕、浮雕、圓雕、通雕和鋸通雕等。企業積極參與潮州木雕展示交流活動,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積極開展非遺傳承工作,與潮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聯合辦學,開辦了工藝美術班,培訓專門人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好。

  24.廣東省佛山市新石灣 美術陶瓷廠有限公司--石灣陶塑技藝

  生產中堅持塑、雕、刻、劃、捏、捺等傳統塑造手法,堅持在產品中使用一次燒成的顏色釉,堅持使用具有極強可塑性的海相沉積黏土,保持了石灣陶塑技藝在立體塑造方面的優勢。積極開展非遺傳承工作,建立了一支平均學歷大專以上、老中青結構合理的傳承隊伍。

  25.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壯錦廠--壯族織錦技藝

  壯錦制造過程保持拉紗、梳紗、穿棕、結花板等傳統工藝,以棉紗為經,以各種彩色絲絨為緯,堅持傳統技藝,采用“通經斷緯”的技術制造,純手工生產。該企業定期舉辦培訓班,在社會上推廣織錦技藝的同時,遴選出有織錦技術的人才招進工廠進行系統學習和傳承。

  26.四川省成都蜀錦織繡有限責任公司--蜀錦織造技藝

  蜀錦與雲錦、宋錦、壯錦並稱為四大名錦。該企業是蜀錦織造技藝保護傳承的主要載體,在生產方面保留了蜀錦傳統手工生產和織造技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建有3000多平方米的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收集並保存蜀錦的代表作品,積極開展對絲綢織錦的研究工作。

  27.四川省綿竹年畫社--綿竹木版年畫

  該年畫社繼承和采用傳統工藝生產,注重保護傳承人和老藝人,積極開展資料整理收集工作,常年舉辦培訓班培養相關人才。年畫社采取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方式,從3家作坊發展到4家公司34家個體作坊,從業人員從十幾人發展到8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8.四川雅安市友誼茶業有限公司--黑茶制作技藝 (南路邊茶制作技藝)

  該企業堅持采摘、殺青、揉捻、渥堆、發酵、拼配、壓制、風干等傳統手工技藝進行生產,注重培養傳承人,企業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100余人,社會、經濟效益良好,建有中國藏茶博物館,已出版《中國藏茶》、《南路邊茶》、《川藏茶馬古道》等專著。

  29.貴州省丹寨縣石橋黔山古法 造紙專業合作社--皮紙制作技藝

  傳承古老的造紙技藝,利用當地植物原材料,融入當地苗族文化元素,嚴格遵守傳統手工生產過程,在當地具有較大的影響。

  30.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建水縣貝山陶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陶器燒制技藝 (建水紫陶燒制技藝)

  建水紫陶與江蘇宜興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該企業堅持傳統工藝生產,堅持鎮漿制泥、手工拉坯、濕坯裝飾、雕刻填泥、高溫燒成、無釉磨光的傳統工藝流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好。

  31.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困鹿山貢技茶場--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

  堅持傳統的制茶技藝進行生產,遵循300多年歷史的制作古法,堅持祭祀茶神、原料采選、殺青揉曬、蒸壓成型4道關鍵程序;堅持核心技藝,保留手工操作傳統,注重對茶葉殺青溫度的把握,揉茶的力度及方向技巧、壓茶的力度及時間、茶膏熬制火候的把握等,注重言傳身教和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經濟效益較好。

  32.西藏自治區江孜地毯廠--藏族卡墊織造技藝

  西藏江孜卡墊制作技藝具有數百年的歷史,織法獨特,色澤鮮艷、和諧,毯面柔軟,在織法、色彩、紋樣組織等方面,鮮明地體現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該企業在制作過程中始終堅持傳統的純羊毛原料及純手工生產,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在當地民眾中具有良好口碑。

  33.西藏自治區藏藥廠--藏醫藥 (藏藥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藝)

  從原料配料的計量到藥品劑量的准確度都是以傳統的定量和程序來控制,堅持傳統工藝,加工炮制工序無刪減,注重保護傳統工藝,積極開展傳承工作,每年為全區農牧民免費巡診、治療,發放七十味珍珠丸等藥品,社會口碑好,經濟效益高。

  34.泥塑(鳳翔泥塑)

  在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守傳統配方和流程,產品始終保持最鮮明的地方原生態特色,幫扶帶動了100多戶500多人從事泥塑手工藝的專業加工和生產。建設傳習所“西府民俗藝術博覽園”,形成了保護、傳承、生產、銷售的良性體系,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好。

  35.陝西省西安大唐西市 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民間繡活(西秦刺繡)

  該企業堅持西秦刺繡項目本真性、完整性和核心技藝的保護,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在當地具有較大影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好。

  36.甘肅省環縣道情皮影 保護中心(皮影雕刻)--皮影戲(環縣道情皮影戲)

  在皮影雕刻方面,注重采用傳統原材料,保留了傳統技藝。該單位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積極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7.甘肅省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慶陽香包繡制

  該企業堅持慶陽香包繡制項目本真性、完整性和核心技藝的保護,組織整理、摹繪傳統刺繡圖案,細研傳統香包繡制針法,生產的傳統產品和新研發產品均保留正宗的香包刺繡技藝。在生產經營方面,堅持傳幫帶的經營模式,積極帶動周圍群眾就業,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8.青海省黃南州熱貢畫院--熱貢藝術

  堅持傳統繪畫技巧和藝術風格,造型准確生動,工筆精細絕美,色彩艷亮。現擁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美術大師、省市級畫師、專職畫師以及獨具特色的熱貢傳統藝人80余人。熱貢畫院招收了多名孤兒,提供免費吃住,並免費教授他們整套唐卡繪畫技藝,使他們學成之後都可以獨立完成唐卡作品。注重傳授唐卡繪畫的文化內涵,學生在學畫的同時學習佛經故事,了解各種造型背後的宗教含義。

  39.青海省互助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土族盤繡

  在生產制作中嚴格堅持圖案、材料、配色、工藝等環節的本真性,由代表性傳承人嚴格把關,保護和傳承傳統和原始的盤繡技藝。在經營方面,按照“公司 基地 農戶”模式,聘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發秀和省級傳承人麻寶琴、馬有蓮等,面向周邊農村婦女進行培訓,累計培訓1200人次,發展盤繡藝人200人,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盤繡隊伍。企業在當地積極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動了周邊中小企業開展土族盤繡生產、銷售和保護傳承工作。

  40.青海省海湖藏毯有限公司--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在生產中堅持傳統手工生產和傳統的連環重疊法工藝,並將傳統織毯生產流程細化;注重開展織毯技藝培訓,建立織毯加工點51個,企業從業人員均為農牧民,采用“公司 車間”“公司 農戶”的生產模式,擴大了傳承地區和受益人群,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

  4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疏附縣

  吾庫薩克鄉熱合曼·阿布都拉傳習所--民族樂器制作技藝 (維吾爾族樂器制作技藝)

  在生產過程中,堅持維吾爾民族樂器制作的傳統原料、制作工具和傳統制作工序。傳習所積極開展傳統技藝傳承培訓工作。在經營方面,采取“基地 農戶”的形式,對個體作坊資源進行整合。積極推動民族傳統技藝與旅游相結合,研發旅游紀念品,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