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行走中的前童古鎮:凝固在千年時光裡的慢生活

行走中的前童古鎮:凝固在千年時光裡的慢生活

日期:2016/12/15 0:32:12      編輯:古代建築史

這裡是錦繡江南裡鉛華洗盡的小小一隅,不施粉黛,只有小橋流水掩映點點越牆而出的蔥翠;這裡是山水環抱下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不染塵埃,於滾滾的歷史車輪中步履從容,兀自靜好。前童古鎮,從南宋到明清,它完好地保留著舊時江南的最後一縷呼吸。推開木門,光陰自明磚清瓦間傾瀉而出,帶著穿梭千年的古老故事,徐徐入夢來。   行走中的“文化古鎮”   原汁原味,奏一曲悠揚的江南絲竹調   幽幽的白溪自腳下蜿蜒而過,將整個前童古鎮劃出一個“回”字九宮八卦式結構。家家小橋流水,戶戶卵石坦途,構成了關於前童的最初印象。   這裡擁有完整的古建築群,基本形成了傳統建築風貌和民間生活為特色的歷史文化保護區,目光所及之處,都是原始的“慢生活”。   當群山把酷暑阻隔,老人們只需一把蒲扇,就能搖出一股“前童式”的從容;笑聲清脆的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從綠蔭下跑過,叽叽喳喳地討論著村裡影院正在播放的電影《理發師》。天氣晴好的時候,還能在路旁的清溪邊偶遇幾位洗衣的婦人,面對遠道而來的游客,她們總是報以最真誠的微笑。   夜幕臨近的時候,夕陽映照著不遠處的鹿山,把原本翠綠的草地染成一地燦金。據當地的老人說,鹿山是前童的守護神,它將原本湍急的白溪一分為二,減小了水勢,使前童遠離了水災威脅——寧靜安詳的古鎮,連守護也顯得溫情款款。   在導游的介紹下,我們領略了前童的種種古樸風貌:村子裡隨處可見的古井,有“明方清圓”之說,看外形就能分辨出挖掘的時代;家家戶戶都有雕刻精美的石花窗,仔細分辨,每一扇都有不同,看來古人也十分講究“個性”;徽派的房捨前總會預留出一個寬敞的院落,主人們喜歡在地上用卵石鋪出梅花鹿的圖案,象征“高官厚祿”……   前童是一段會呼吸的明清歷史,濃濃的古典文化滲透在每一個前童人生活中。難怪習近平總書記在到訪前童時會留下這樣的感慨:“我曾經到過威尼斯,心裡一直在想,我們有沒有這麼美的小鎮呢?在前童,我終於找到了。”   這是最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鎮,似一塊未經雕飾的璞玉,簡單純粹,卻不乏魅力。   轉型中的“風情小鎮”   發揮優勢,描一幅真實的田園山水畫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前童保留了大量古建築,10%是宋代的,40%來自明清,40%來自建國後。目前,這些屋捨中很多都有人居住,原住民們的生活場景,是我們前童最大的特色,也是前童古鎮有別於其他古鎮的一大優勢。這裡尚未沾染商業化的氣息,你能找到一種最原始的感情寄托,就像回到了幼時的外婆家,輕松、溫情。”前童古鎮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沛向記者介紹道。   為了保留這份優勢,古鎮的管理者作出了許多努力。除了健全古鎮的配套設施、改善衛生質量,向休閒式小鎮發展,還要不斷挖掘古鎮本身的優勢,通過這些優勢吸引游客。   近年來,“前童特色”的旅游項目也越來越豐富。前童豆腐節主打以“傳統做法、高山旱豆和當地水源”三者結合做出的豆腐制品,雖然只持續短短一周,但吸引的客流量高達十幾萬人;而前童元宵節作為我國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吸引著每年20-30萬人次前來參與。即使是利用周末到前童走走,也能體驗到最“接地氣”的農事活動:打麻糍、做豆腐、采摘時蔬、竹編DIY……如果遇上好天氣,還能在當地人的指導下親手做垂面。通過勞動得來實物,對於每一個都市人都是一次新奇的體驗。而前童古鎮正在著力打造的書房式客棧、酒吧咖啡館,也力爭在不影響古鎮風貌的前提下,給游客帶來更多更舒適的體驗。   “我們要慢慢向‘風情小鎮’這一目標靠近,讓每一位來這裡的游客都能享受到一種淳樸、寧靜的‘慢生活’。”談及古鎮未來的發展,羅總經理信心十足。   尋訪這樣一座古鎮,就像偶然重拾一個早已古舊的美夢,無意翻到一段精彩至極的故事,靜默之後,有的是滿滿的驚喜。   總有那麼一座小橋讓你驚艷,總有那麼一處院落讓你流連。前童適合文藝,適合懷舊。邂逅她,就邂逅了最真實的明清江南。

來源:浙江在線新聞網站作者:見習記者 王婕妤 記者 付培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