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我心中的木渎

我心中的木渎

日期:2016/12/16 19:11:2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風是天空的影子,他閒游四方,在一個小鎮停歇。

水是大地的畫卷,靈巖山下的小河流,如畫筆,似潑墨,描繪出仙境般的生活。

風緩緩吹過,漣漪圈圈;小舟靜靜劃過,漣漪圈圈。

天空中有文化的圖騰,大地長有歷史的根脈,空氣中含有江南的氣息,潺潺溪水奏出和諧生活的歡愉節拍。

點此在新窗口浏覽圖片

 

漣漪,就像江南古鎮木渎的Logo,像一面古色古香的銅鏡,鏡中有天,鏡中有地,鏡中有風和水,還有一個不知深淺、窺探水鄉魅力的我。

木渎,你這個美麗的江南女子,能否原諒我的唐突,讓我走入你的胸懷。她不回答我,卻側臉看我,漣漪是她滿懷期待的笑容。於是,我毫不猶豫投身進去。

木渎處處有橋,橋下有水,有水就有路,通向嶄新的生活。她們相互連片,堪比陸路,淺可策馬,深可藏身,以曲畫直,蜿蜒通幽,見微知著,不輸軒闊氣勢。

西安橋、小日晖橋謂之“小雙橋”,斜橋和邾巷橋縱橫聯袂,相依而建,謂之“大雙橋”。古鎮風貌,由此有了規矩。立於大小雙橋,望腳下的河流。漣漪,就照著我,反射著太陽的光輝。光芒並不奪目,足以照亮我的心境。

 

我已站在姑娘閨房的門口。木渎把鑰匙交給了我——雙橋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方一圓,像古鎮寶庫的鎖眼一樣。而我選擇在大門口長久伫立,雙橋下的漣漪,是古門的門環,叮叮咚咚,敲擊我的心鎖。走進木渎的大門,我也解放了自己的心靈。

人們從四面八方,從世界上各個角落來到這裡,帶著好奇和欽佩,坐著舟馬,走在這條路上,一路撒下驚訝,留下贊歎。漣漪忠實記錄下一刻刻的美好回憶,化作水泡,沉入河岸。

我終於恍然大悟,為什麼木渎的漣漪這麼動人,原來有全世界的記憶給她做基奠,故水鄉能永葆青春。

 

水泡,英語是叫bubble,經濟學叫“泡沫”,有負面的意思。木渎的漣漪,不是虛蕪的泡沫,而是活色生香的水鄉現實圖景,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中國小康社會、大同理想的精華濃縮版。如蹄膀入口肥而不膩;像清澈的碧螺春,回味後勁十足。

很多游客游玩木渎,手中拿著瓶瓶罐罐的可樂、速溶咖啡,我很鄙夷其見識。如果說西方的可樂文化代表一種沖動和喧囂,那麼中華古典的美代表一種寧靜婉約的生活方式,代表淡泊自處,代表孕育著東方哲學的達觀安貧、賞識唯美的精神境界。

當我們的生活中可樂越喝越多,稱心可樂之事卻越來越少;當都市喧囂湮沒了無盡風情,導致焦慮、煩躁、不安乃至肆無忌憚的縱欲時,木渎的漣漪如清爽的洗膚露,滌去我們心頭的塵灰,化解心中的郁悶。

 

水鄉啊水鄉,我從漣漪中讀懂了你。你並不排斥積極進取,你於閒散之處含有一股韌勁。千百年風雨滄桑不改,艱難險阻被以柔克剛的方式化解,體現了中國人處世的率真。人生欲存,渾厚悠長,淺吟低唱,不失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干嗎要追隨你,因為你有我們失去的東西,我們要找回來。

夜了,木渎換了一身衣裳,再度陪我起舞。

 

橋傍河,燈傍水,夜色如詩如畫。落座昔日“嚴家花園”,觀夜晚,靜默的河流倒映月明星耀,普灑“西園春光”,到處聽得到人們歡喜的叫聲。明明是初夏,我卻極盼望入秋,西山環興,追一個賞桂花的最佳位置,與自己最親密的愛人,或坐或站,便是最美的景致了。

扁扁小舟的燈火照耀門前河門後溪,橹聲咿呀,波光流翠,吳歌悠揚,美不勝收。回想百年前“積木塞渎”工匠們日夜趕工修建館娃宮的盛景,今天的木渎和諧動人,眾人共分享,其胸懷已超越昔日的吳越古國不知道多少,不知昔日的枭雄君王、才子佳人泉下有知,又有何感慨。

那叫聲是漣漪,此起彼伏;那船燈的光環是漣漪,星星點點。這哪裡還是旅游業,這分明是流動著的詩歌和舒緩的旋律。

 

點此在新窗口浏覽圖片

棕子糖、芡實糕、方糕,江南小鎮的心意堆滿一桌,心裡馬上豐實了起來,江南水鄉一點點平實的回報,給人自然尊崇的享受。

著名的藏書牛肉,你可以將其視為餐盤中盛開的漣漪,這裡的第十三景。其味肥美而不膻,經帝王的品點,過江南水鄉的調味,活用燒、煮、焖、炖、焐、炒、滑等多種烹饪方法,簡直成為木渎一張鮮亮的“文化名片”,走遍大江南北,香飄四方。舉手落箸,便能夾起一塊歷史,因為那是純正的江南口味。

 

面對江南,面對這塊活著的歷史,很多時候我們說得太多做得太多變得太多,生怕自己會失去什麼,會錯過些什麼。其實我們無需占有,我們都是木渎的一份子,是獨特人文景觀的一部份。我們不僅是旁觀者,也是主動的創造者、熱忱的保護者、冷靜的欣賞者。

佛說:五百年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與木渎相會是要靠緣分的。

“年華似水匆匆一瞥,多少歲月輕描淡寫;想你的心百轉千回,那片天空你我之間。”懂得欣賞生活的美,安靜地享用這片心靈的寧靜吧。

夕陽西下的仲夏傍晚,坐在清涼的永安橋上,靜聽潺潺流水的聲響。

雖然真水無香,但你畢竟身處香溪,“越女浣香”之景,人文與物質共同作用下,心靈情不自禁做起了深呼吸,嗅得到空氣中淡淡的江南幽香。雖然萬物歸於平靜,但能聽得到內心深處幸福發出的聲音——這樣可愛可人可親可敬的地方,你能不時刻想起她嗎?

走過廊橋,又是一隊游客出發了,留下漣漪圈圈,歡笑滿地。

 

木渎,你又笑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