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追根溯源看道家文化在中國的發展史

追根溯源看道家文化在中國的發展史

日期:2016/12/14 22:02:19      編輯:古代建築史

  追根溯源看道家文化在中國的發展史。道家文化流傳至今,除了信仰之外,還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諸多影響。而避世清修、養生健體、神游自在等道家品格又和當下人們重休閒輕觀光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們的旅行也在洞天福地、宮觀、名山等散落在各地的道教遺跡中獲取著些許超然逍遙的出游體驗。
 

  從茅山道士說起

  提起道家文化,人們最可能直接脫口而出的便是諸多文學、影視作品中茅山道士施展高深法術的形象。這也讓道家文化總是帶著不少神秘的色彩,同時也激發起人們的獵奇心理,想要到這些不同道教門派的祖庭一探究竟,因此不妨先從位於江蘇省西南部的茅山講起。

  茅山以往很少宣傳

  在江蘇省句容、金壇、溧水、丹徒、丹陽五大縣(市)之間,便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茅山。小沈是茅山風景區的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茅山雖然剛剛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但在2009年以前都很少對外宣傳。“2009年以前,每年來茅山的游客大約在七八十萬人,這些游客大多是對道家文化有一定了解,沖著茅山歷史上的名氣來的。這幾年宣傳多了,景區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對茅山的旅游主題、接待設施進行改造,慕名而來的人便逐年增加,而且人群也是各年齡層都有。”

  還有在冊的茅山道士

  提起茅山道士,小沈表示,捉鬼降妖、畫符、穿牆術這些都屬於藝術的誇張了。但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祥地,目前在冊的真正在茅山修行的道士還有幾十個。而江蘇省道教協會會長楊世華也告訴記者,在茅山風景區的道觀裡,現在還住著一些道士和道姑。“為了能讓游客體驗到茅山道教的養生文化,我們也有安排游客住進道觀裡的項目,目前道觀中能住下200人左右,游客可以每天和茅山道士們一起生活、修行,吃養生餐。”

  洞天福地問道山水

  道家有洞天福地之說,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為主景,或兼有山水。認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眾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煉或登山請乞,則可得道成仙。如今,這些秀水名山依舊散落在大江南北,成為了人們寄情山水的佳處。而茅山作為道教聖地,被後人稱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小沈介紹說,茅山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景。唐宋年代茅山道教最為鼎盛,前山後嶺,峰巅峪間,宮、觀、殿、宇等各種大小道教建築多達三百余座、五千余間,道士數千人,有“三宮、五觀、七十二茅庵”之說。而楊世華解釋說,古時道士對修行地的風水非常講究,因此能稱得上是洞天福地的地方必然自然生態環境很好,是適合游客養生游的目的地,這不光體現在風光優美上,還有空氣質量、水質等因素。此外,小沈補充說,目前茅山景區也在通過各種方式打造道教文化主題游項目,比如在建的悅榕莊、翡翠城堡等超五星級酒店,都會突出道家文化特色,還有以茅山道教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水秀表演。“對於北京游客,茅山已經和中青旅‘東方快車’專列達成合作協議,在2015年4月開通東方快車華東線茅山一站,屆時,北京游客也可以通過專列的方式前往茅山。”

  當名山相遇世界遺產

  佛教有四大名山,道教作為中國土生的宗教,也有眾多名山,其中一些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由此,道家文化也開始受到來自世界各地游客的關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