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

日期:2016/12/15 0:29:56      編輯:古代建築史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開元寺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是目前仍然保存下來的始建於唐開元年間的寺廟中頗具特色的一座。和廣州廣孝寺、韶關南華寺以及肇慶的慶雲寺並稱為嶺南四大古寺,也是這四大名勝古剎中唯一的宮殿式建築。


嵌於開元寺山門正對面的照壁中的“梵天香界”石刻乃清陳衍虞所書,其上款為“康熙甲子秋九月”,即康熙二十三年,是林杭學重修開元寺時的故物。該壁雖歷年有所修葺,但風貌依舊。開元寺照壁原為八字式照壁,正中高5.30米,寬15.18米;兩側牆各高4.19米、寬9.30米(弧形);內寬15.60米;外寬18.80米;寧(中壁至大門)20.20米。近年開元路拓寬時其形制改為庑殿式一字照壁。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照壁背面為潮州八景浮雕壁畫。(潮州八景:湘橋春漲、韓祠橡木、北閣佛燈、金山古松、鳄渡秋風、西湖漁筏、龍湫寶塔、鳳台時雨)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開元寺全稱為“開元鎮國禅寺”,牌匾為清朝和碩莊親王所書。


在潮州的傳統文化中,龍與火連接在一起,是農民期望控制水的強烈願望;龍與火珠連接在一起;是期望得到興旺富貴;龍與雲連接在一起,是自然神與蒼天的宗教潛意識在民間存在和反映,是祈求一個吉祥安康的生存環境。天王殿屋脊的裝飾藝術,既具傳統彩嵌瓷的莊嚴、華麗、又渲染了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蘊。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天王殿上的“雙龍朝火寶”嵌瓷,潮州的藝人巧妙地將騰龍﹑火珠﹑水絞﹑雲紋融於一體,使天王殿的外觀更加絢麗。


天王殿的殿柱采用完全木柱和木柱與石柱相銜接的柱結構,全殿共立五十柱。其中44支石柱與木柱相銜接柱,在強風襲擊時,有抗力作用;6支完全木柱,當發生地震時,有消能作用。1200多年來雖歷經多次大地震、強風的襲擊,殿堂仍未經倒塌。


整座天王殿的殿堂架築沒有使用一支鐵釘,全憑木榫緊密連接,用雕刻有龍頭的斗拱迭起支持,層層向上面散開,多達11層之多,承受著屋頂巨大的壓力。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這兩棵蒼勁挺拔綠蔭濃翳的菩提樹是1952年由潮州開元寺住持純信和尚從廈門南普陀寺移植來,不到60年的光景就這麼枝繁葉茂,可見潮州開元寺確實是個風水寶地。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丹墀的四邊有四座方形的石塔,叫“四大部洲”,“部洲”在印度神話中是古代人類居住的地方,佛教也采用這種說法。四大部洲代表了四大天王在犍陀羅山各自領地的四座峰巒。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這支石經幢是唐代留下來的珍貴文物,上面刻有佛祖的“語錄”,可惜因年久風化剝蝕,字大多已難辨認。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位於大雄寶殿上“雙鳳朝牡丹”的嵌瓷,和天王殿上的“雙龍朝火寶”相對應,這是古建築中外陽內陰和陰陽平衡的陰陽五行說的體現。而殿頂的“葫蘆”(寶瓶)則表達了潮州人期望“永保太平”的美好願望。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清朝和碩莊親王所書的寶洲金界牌匾,掛於大雄寶殿正門上方。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潮州城最古老的石獅(左獅),位於大雄寶殿門口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潮州城最古老的石獅(右獅),位於大雄寶殿門口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大雄寶殿前月台四周的石刻,古樸典雅,見證了開元寺的滄桑變遷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觀音閣由李嘉誠先生於1984年以其母親李莊碧琴老居士的名義獨資重修。閣中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及其脅侍善財童子和龍女。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地藏閣裡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及其脅侍闵公尊者和道明和尚以及十大明王。閣內有四根建寺時留下的石柱子,長約九米,上萬斤重,潮州的先民在1200多年前將這些柱子從深山抬運到這裡,付出的心力代價,無法估量!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大悲殿四周精美的龍柱石刻

魅力潮州之——開元寺(圖)
大悲殿兩側草地上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石雕像

(來源:新浪“潮州朱嵘”的博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