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文化遺產最好的方式是創新
日期:2016/12/14 9:43:13   編輯:古代建築史
連昆教授接受央視網采訪時展示鎮江《運河之母》效果圖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景觀雕塑也比比皆是,據統計,我們現在有6.908億人每天生活在城市裡和無數景觀雕塑朝夕相處。景觀雕塑到底和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城市環境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本期節目由上海世博會世博軸群雕的設計者、上海程連昆雕塑院院長、安徽建工學院教授程連昆先生,來和我們一起探討城市環境建設中的景觀雕塑,以及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發展和創新。
優秀景觀雕塑要有歷史文化根基
名人訪:城市的雕塑和別的藝術門類不一樣,必須對城市和人們的生活做一個深入細致的了解和把握,要把當地的歷史、人情、風土、環境都了解得很清楚,可能才能做出符合這個城市標准的一個雕塑出來。景觀雕塑和我們的生活環境有著怎樣的關系?您認為一件成功的優秀的景觀雕塑,它的標准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程連昆:我想這應該從城市雕塑的功能談起,我覺得一個城市雕塑應該是這個城市歷史文化的一個標志,或者說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第二個,城市雕塑是整個城市景觀中的亮點,有人把它稱作是畫龍點睛之筆。第三個,它能體現一種城市的精神,同時,它對於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進城市旅游產業的發展,都是其它行業不能起到的作用,它自己有自己獨特的功能。由於它具有這些特點,所以它和城市的關系是密不可分。
我覺得就我自己的體會,我談一談,我覺得好的城市雕塑,要具備這麼幾個品格:
第一,它要有歷史和文化的根基。
第二,它要有時代感,要能體現時代的精神。
第三,它要能為美化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起到作用。
第四,它是一件創新的,不重復別人的作品,有個性的作品。特別要強調的就是,它要能夠融入城市的環境,與環境結為一體。我覺得這樣的雕塑應該算是比較好的雕塑。
我覺得有代表性的,早一點的像廣州的五羊,是根據一個歷史神話,歷史傳說建成的雕塑。因為它是解放前就已經完成了,比較具有代表性。改革開放以後,深圳的墾荒牛,孺子牛,因為深圳市是從一片海灘上拔地而起的城市,所以這個墾荒牛象征著這一代開拓者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艱苦奮斗的城市精神。所以這個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比如北京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當然它不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不是一個雕塑,它是一個碑,但是它下面的浮雕概括了中國100多年民族奮斗、解放中國的烈士們前赴後繼的精神。
要談其它的雕塑,我可能談得不那麼深刻。我想拿我自己的一件作品,來談談我是怎麼按照這個標准,按照這種要求來創作的。
就是在安徽合肥有一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園,我做了七根景觀柱,這景觀柱的設計和完成我想能夠體現我在城市雕塑中的追求。首先七根景觀柱,它是表現我們安徽文化和安徽歷史的。
這裡面有山、水、人、文、情、商、和,“山”是安徽的山,黃山、九華山。“水”是長江、淮河、巢湖、安豐塘這些著名的水。“人”是安徽的歷史文化名人、著名的歷史人物,比如老子、莊子、曹操、華佗、朱元璋等等很多歷史名人,近代的有胡適、陶行知等等。“文”是安徽有著名的桐城派,還有新安畫派。“情”,安徽著名的《天仙配》裡面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等等。“商”有徽商。還有“和”,就是把前面所說的都匯集成一根柱子,是一根最大的柱子。第一,這個柱子的設計就吸取了安徽地方的歷史,有歷史、文化的根基。第二,這個雕塑的完成,把山、水、人、文、情、商、和集合在一起的做法,包括它的表現語言、表現手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做的,歷史上沒有人做過。所以具有時代感。第三,它是獨創的,我沒有重復別人,比如說在雕塑語言的運用上,一個我把它所有的形象,我剛才提到的這些具體的形象,都以剪紙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個剪紙如果是平面的,它不好展現,因為我設計的是一個柱體,所以把平面的剪紙,圍成柱體,二維變三維,可以多角度觀察,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或者說你圍繞柱子轉一圈,就像讀一本書,可以從不同的側面來了解安徽的文化。第四,是安徽剪紙的元素,除此以外還有徽派建築的馬頭牆的造型,還有一個“徽派三雕”,窗格,還有著名的徽劇,頂上都是做的面具,面具表現的也是安徽戲曲中的人物,比如曹操、周瑜,這些都是安徽人物。取材於安徽的地方文化的題材,形式元素是吸收了安徽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民間藝術文化元素。所以這樣做出來的東西就比較有歷史的根基,給人感覺也比較親切。
創作景觀雕塑要用好傳統文化元素
名人訪:提到程教授的作品,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您為北京迎賓大道設計的《四時君子》,之後也為上海世博會設計了五組雕塑,您能不能具體再給我們講一講,藝術家是怎樣通過雕塑作品來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內涵的?
程連昆:所謂品位和內涵,主要是文化層面的,比如《四時君子》,中國古代在繪畫中,大家都知道,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松、竹、梅,幾乎所有熟悉中國文化的人,中國繪畫的人都知道,這是根植於中國人心中的文化元素。我在創作雕塑的時候,就把這些元素作為我創作的題材進行吸收。問題是有了這樣的主題,你怎麼表現?采取什麼樣的形式來表現?因為中國畫畫的往往是什麼呢?是帶有一定符號的,比如樹葉用三角形,一個一個累積起來,大米小米組合成山水,我也采取了這種最基本的手法,取一個松樹的葉和竹子的葉,取菊花的葉和梅花的葉,然後把菊花處理好以後,把所有的菊花圍成一個镂空的圓球,同樣就是二維的平面變成了三維,這種镂空的元素第一很通透。第二,色彩是裝飾色彩,比較亮麗,放在環境當中很漂亮。第三,因為是镂空的,中間裝了燈光以後,到了晚上燈一亮,非常好看,具有中國傳統的燈籠、繡球這樣的造型元素在裡面。所以老百姓非常的喜歡。一方面是梅、蘭、竹、菊,松、竹、梅是品格高尚,是君子精神的一種體現,是中國人認可的,大家追求、崇尚的君子精神,通過這四種植物來體現。另一方面,這樣美的造型放在環境裡,又能提高環境的美感,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