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上海上音專家樓

上海上音專家樓

日期:2016/12/14 18:43:07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上海上音專家樓

據說早在1902年開始築路,1943年改名為汾陽路。從此便有了汾陽路20號的門牌

上海上音專家樓

    穿過淮海中路上一座座動感時尚的高樓大廈,拐個彎,就走進了一條林陰遮蔽的幽靜小馬路——汾陽路

    仿若時光穿越,樹高枝繁、林陰遮蔽的汾陽路兩旁,一座座風格迥異、各呈奇姿的小洋樓若隱若現,有汾陽路79號的法租界公董局總董官邸、汾陽路45號的丁貴堂舊居、潘澄波舊居,汾陽路150號的白宮館等。

    門牌號為汾陽路20號的上海音樂學院專家樓,在其中特別引人注目。這座具有上百年歷史、曾為比利時駐滬領事館的老樓,在經過精心修繕保護後,煥發著優秀歷史建築的獨特魅力。

    一

    镌上這塊門牌的這座洋樓,建於1926年,房屋為磚、木、混凝土混合結構,房屋共為三層,建築面積約為720平方米,高約為17.8米。這座具有德國風格的建築為孟莎式雙折屋面,雙坡老虎窗,屋頂錯落有致。底層為磚牆,水泥粗拉毛牆面,部分牆體采用毛石飾面,半圓拱券門洞和窗洞,券身突出毛石間隔點綴,整體極富特色,局部帶有北歐風格。內部樓梯、護壁、壁爐等裝飾為西式風格,做工考究。

    1927年起,這裡設為比利時駐滬領事館,其時總領事是瓦.豪特(J.Van.Haute)。從1934年起,比利時公使紀佑穆滯留上海時,就住在此館。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領事館關閉。1945年9月在原址重開。

    1958年,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賀綠汀擔任院長期間,上海音樂學院從漕河泾遷入此處,該樓主要作為學院辦公、學生宿捨和接待專家之用,由此稱之為“專家樓”,以接待國內外音樂專家教授。

    進入21世紀後,歷經歲月洗刷的汾陽路20號已經顯得老舊不堪。經檢測,建築外立面存在混凝土構件鐵漲開裂,牆體污漬、孔洞、開裂,牆面油漆剝落,檐口腐朽、窗台破損,後期搭建等問題,內部結構幾經變動,格局顯得凌亂。

    2008年,上海音樂學院決定對汾陽路20號“專家樓”進行修繕保護。

推薦閱讀:

重慶雲安古鎮

龍巖明代珨瑚廟

中山大湧鎮卓山書院

歷經歲月洗滌的鳳凰古錢莊

上海上音專家樓

    二

    上海市政府對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相當重視,市教委撥出專款用於汾陽路20號的修繕保護。經過招標篩選、詢標考察,並綜合考慮了古建加固的危險性、修繕施工的高難度、重現古建文化需要精湛技藝等因素,學院提出希望有保護建築經驗的單位來承建,經公開招投標,這項艱巨的修繕任務落到了上海星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雖說星宇公司具有國家一級資質,但也沒有做過這樣“不大不小”的項目,從評審專家、設計人員和業主那裡得知修繕的項目是上海市保護建築,修繕的過程必須融入了歷史、科學和藝術的要素,需要對建築形式、結構、工藝及原貌有充分了解,遠沒有按圖施工那麼簡單。

    本著成為優秀歷史保護建築的知音人,施工單位迎難而上,遵循修舊如故,恢復和保持原貌的修繕原則,參考了近似建築的構造手法、文化內涵,向同濟大學、交通大學和設計專家請教,學院請設計、施工監理、投資監理等單位共同會診,制定了詳實的施工技術方案,並喊出了響亮的口號:“舊樓已存80年,再展新姿100年”。

    哪知剛進場施工就發現一根挑柱梁不堪重壓,已劈裂並張著大口,讓人冒了一身冷汗,褪除舊裝飾面,才見所有挑柱梁有的下彎,有的斷裂,危樓隨時會坍塌。初步分析主要是“專家樓”的四周都建了新房子,挖基礎之後,老建築就會有所傾斜,由此造成柱梁的緊張,一旦應力得到釋放,就會出現意外。要修繕必須先整體加固,考慮如此復雜的高難度加固應該請專業加固單位來施工,可是請了幾家,有的開天價,有的直搖頭。學院當即要求星宇公司加固與修繕一步到位。設計和施工人員連續三天在現場辦公,大家群策群力,千方百計。學院基建處更是坐鎮現場指揮,加班加點,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終於完成了主樓整體加固。

    進入修繕施工階段,又有插曲:其室內主樓梯是上海市僅存的木制懸梯,是不為多見的建築遺產,十分貴重,現已沉降八厘米,無法與樓面平整,學院邀請相關技術部門專題研究,認為要把木樓梯抬高只有把木件一一編號、拆卸、重新安裝,但萬一懸梯毀在我輩手裡,那就遺憾了。學院與星宇公司以創新的思路,萌發了采用“抬轎子”的原始方法:在樓梯的所有承重點安裝千斤頂,讓沉降的樓梯同步頂升,同步固定。這種“抬轎子”的作業法必須慎之又慎,只能一絲一毫的慢慢往上頂。八厘米的高差整整花了七天的時間,終於大功告成。

    三

    修繕後的汾陽路20號專家樓,重現百年歷史建築的品味和格調。它坐落於參天古樹間,寧靜安詳,美不勝收。竣工驗收時,上海音樂學院華院長連聲贊歎:百年歷史建築能變得如此氣派,奇跡!

    對於歷屆上海音樂學院的師生而言,他們對於上音的一部分記憶,是留存在上音校園的建築上的。經年累月風雨侵蝕的建築,會和時間一起讓這份記憶漸漸模糊…..而修復優秀歷史建築汾陽路20號,可以讓模糊了的校園記憶重新清晰起來。

    對於上音人而言,只要走到汾陽路20號門口,就會聯想到上海音樂學院與這座樓一樣歷史悠久。

    汾陽路20號靜靜地見證了上海音樂學院發展和走向世界的歷程。如今,上海音樂學院擁有全國最早建立的碩士、博士、博士後流動站的完整教學、科研體系:擁有3個集教學、表演、科研為一體的藝術中心;始終有一批國內著名乃至國際一流的教授領銜於各個學科;學院培養的人才遍及全國和世界各地,其中有國際一流的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歌唱家、理論家;有文化藝術機關、團體中的領導骨干;有音樂院校、研究機構的業務骨干以及從事普及音樂文化藝術的文藝工作者。

    留住校園裡的老建築,才能留住上海音樂學院的歷史文脈,才能能使一代又一代上音人的校園記憶擁有清晰的細節、生動的實感和載體。

    今日的汾陽路20號,依舊低調地掩藏在寧靜的校園中,默默地傳承著上海音樂學院華麗的音樂之脈。它將繼續見證上海音樂學院向著“辦一流音樂教育,創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奮勇前進。

推薦閱讀:

重慶雲安古鎮

龍巖明代珨瑚廟

中山大湧鎮卓山書院

歷經歲月洗滌的鳳凰古錢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