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英國倫敦傳來消息:蘇州鎮湖的三幅蘇繡精品正式被大英博物館永久收藏。入藏世界頂級博物館,是蘇繡載譽藝術界的又一項殊榮。據悉,鎮湖蘇繡走向外地,走出國門,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十多年來,有100多件鎮湖刺繡作品被中外著名博物館收藏。
蘇繡與大英博物館結緣,源自3月中下旬在倫敦大學舉辦的一場“世界生態纖維藝術展———中國文化周活動”。來自蘇州鎮湖的鄒英姿、梁雪芳、姚惠芬3位刺繡大師應邀攜20余幅精品參展,並為觀眾表演了刺繡技藝。“太精美了!這是用針一點點繡出來的嗎?”、“這是我見過的最優美的手工藝術了!”從展覽開幕當天到撤展,前往蘇繡展區的觀眾始終絡繹不絕。活動結束前夕,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與鄒英姿、梁雪芳、姚惠芬聯系,詢問是否可以收藏她們的精品蘇繡,這一請求也得到了三位刺繡大師的肯定。最終,大英博物館在經過專家組嚴格的品鑒程序後,正式收藏了鄒英姿的滴滴針法繡《纏繞》、梁雪芳的虛實亂針繡《荷韻》、姚惠芬的減針繡《四美圖》。
記者了解到,鄒英姿的蘇繡《纏繞》是一個原創的系列作品,分為春、夏、秋、冬4幅。留在大英博物館的《纏繞·紅》描繪了冬日的樹林,是創作者本人最為欣賞的一幅。鄒英姿說:“很多人不喜歡冬天,嫌它單調、寒冷。但是我在一次冬日爬山時,發現那些裸露的樹枝就像是體態優美的舞蹈家,用肢體語言譜寫出強烈的生命音符,我得到了另一種感動。”梁雪芳的《荷韻》同樣把視角聚焦在冬天的景象,片片殘蓮間矗立著幾只水鳥,表現出了一種淡雅的情緒、美的沉思。梁雪芳說:“鎮湖很多繡娘都喜歡繡夏天的荷花,但是我冬天在太湖邊寫生時,注意到殘蓮別有一種意境。枯萎凋零的荷葉就像是一個個符號,代表著新生,孕育著生命。”而姚惠芬的《四美圖》共分四幅蘇繡,分別為“西施浣紗”、“貂蟬拜月”、“昭君出塞”及“貴妃醉酒”。姚惠芬用水墨寫意的刺繡手法創作這組作品,散發著蘇式文化濃郁的詩情。在形體的留白、明暗的對比以及線條的層次處理方面,姚惠芬利用減針繡、虛實亂針繡,展現出繡面美女自然而姣好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