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上海投資40億開發千年古鎮

上海投資40億開發千年古鎮

日期:2016/12/14 9:41:30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上海南匯區新場古鎮“第一樓茶園”底層自恢復說書以來,生意一直不錯,古鎮上的老人們很喜歡花上2元錢,每天在這裡坐上一下午。“第一樓”位於洪橋港與新場大街交處的洪福橋東側,是鎮上唯一的三層古建築,東西可攬洪橋港兩岸風光。但在老人們欣賞“兩岸風光”的同時,不得不忍受河水之臭。在“第一樓”下,是一條水質渾濁的河,水面上漂浮著垃圾,遠遠的,還有一位老婆婆正在河裡刷馬桶,微風吹過,惡臭飄來。

  新場古鎮,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整個上海地區唯一未經開發的江南古鎮。就在下月,古鎮污水管網可行性計劃有望確定下來,小鎮將告別臭味困擾時代。按照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教授高峻的說法,新場古鎮開發先治水是很有勇氣的做法。因為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種種不確定因素,都可能影響投資回報。過去不少古鎮都是先發展旅游,環境遭到破壞之後再進行污水治理,比如朱家角就曾經存在污水破壞河道水質的問題。新場古鎮的環境前置及接下來限制商業門店的做法,在上海古鎮旅游開發中是兩大突破。

  新場鎮有關負責人曾透露,在未來三至五年內,新鎮建設和古鎮改造將投資超過40個億,古鎮保護費用則在12億~13億元之間。按照鎮政府的想法:力爭在世博之前,建成“又一個朱家角”。

  污水管網全部入地

  早在去年,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就著手為小鎮做旅游發展規劃。在前期調查中,專家們發現,新場古鎮有兩臭:廁所臭,河道臭。為此,古鎮將“治水”定為開發第一步。據悉,在新場古鎮,洪橋港、包橋港、後新港和東橫港將古鎮分為“井”字。“小時候,站在河邊任意一個地方可以釣到魚,但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魚沒有了,水也臭了。”在古鎮長大的沈先生說。據悉,古鎮內沒有管道設施,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河道。

  在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的新場古鎮保護與整治規劃項目中,新場古鎮的有形旅游特色被概括為:街古、宅老、橋多、水秀。初步統計新場古鎮的橋約35座,整個古鎮被後市河、洪橋港、東橫港以及包橋港四條古河道所環繞。如果河道水質治理成功的話,新場古鎮將是一個清新的江南小鎮。

  據專家預算,在古鎮區東側的新坦瓦公路和西側的奉新公路各建2處污水泵站,污水進入污水干管統一輸往污水處理廠淨化,同時在南匯區污水系統總體規劃預計要鋪設總管和支管,這樣古鎮將有望解決污水問題。

  在有關部門的計劃中,新場古鎮在今年至明年,要進行水系整治,完成河道疏浚、駁岸整修,鋪設污水管網,所有管線入地,基本完成古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廁所也將改為環保型廁所。

  限制商業門店數量

  新場古鎮還將避免“商業味過重”,上海及周邊一些古鎮旅游開發過程中,往往將大量街面房屋改成商業用房,破壞了古鎮原有的生活人文氣息。“我們的設想是,老街的商店包括飯店不允許再增多,不要搞得商業味太重,突出原生活居民區的概念,居民不搬遷,仍保留生活氣息。”新場古鎮開發有限公司有關人士說。

  古鎮歷史

  新場古鎮素有“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州”的說法。有史載:宋建炎年間,有兩浙鹽運使署,後遷鹽場此,故得今名。北橋稅司亦來收稅,歌樓、酒肆,商賈雲集,商人有賽蘇州之謠。南北街長四五裡,東西各二裡許。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關專家為新場古鎮的保護與整治做出規劃,專家們在調查後認為,新場古鎮有五大特征:海邊鹽民生息之地、商宦文人聚居之所、明清市井繁華之鎮、宗教文化依存之鄉、江南水鄉民居之苑。

  相關旅游規劃

  保留區:再現原住居民的生活場景

  精華區:以前街後河、隔河花園、宅院相依、水巷相通的歷史空間修護為主,再現明清殷實人家重重天井相套的大型民居院落和水鄉街巷空間格居

  更新區:對現存的建成環境進行空間環境的再整合,保持傳統街坊的組織和尺度關系,對建築進行傳統風貌的提煉與再設計,積極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3月13日電 記者王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