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晉商故裡的百年古建

晉商故裡的百年古建

日期:2016/12/14 18:37:1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孫氏宅院、銘賢學堂、八百年文廟……在聞名遐迩的晉商故裡山西省太谷縣,其境內仍有諸多世家、財閥流傳數百年的遺存。時代變遷,如今當地數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古建築隱於校園,不僅發揮著余熱,也成為求學者們眼中的“聖殿”。

    太谷中學。在琅琅讀書聲中,一座始建於北宋時期、古為科舉考試之地的文廟靜靜矗立校園一隅。三株經歷八百余年風雨的古柏環繞下,大殿窗稜已經斑駁。走過清乾隆皇帝御筆牌匾,殿內孔子像樹立。孔像兩側,72張古書桌整齊排列。

    “古時文廟是讀書人心中的聖地,如今則成為學生們眼中的‘第一考場’。”山西省太谷縣趙鐵山書畫院院長韓富科說,仿照“孔門七十二賢人”的傳統,學校會組織每個年級學習最好的72個學生,在孔像下的72張古書桌上考試,以此激勵學生們奮發讀書。

    “學生們都以能進文廟大殿考試為榮,期間我們不會安排監考老師。”韓富科表示,此項傳統已堅持二十余年,是校方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教育[25.19%]相結合的嘗試。

    就在文廟不遠處,一座明清建築隱在蔥郁的花木中。這是古代晉商巨富孫家的一處宅院,民國時期曾被財閥孔祥熙購置並贈與蔣介石。韓富科介紹,清朝鹹豐年間孫家“富約兩千余萬兩白銀”,市價折算資產達25億余元人民幣,雄冠晉商之首。彼時,孫家各處宅院遍布太谷縣城。

    時過境遷,孫宅隨孫氏沒落而逐漸破敗。自1952年太谷中學建校起,孫家大院被用做閱覽室和活動室之用。2008年,趙鐵山書院在此設立。在完善保護的前提下,晉商豪宅成為學生們研墨習書之所。

    “不管是文廟還是孫宅,學生們前來常懷崇敬之心。古建築獨具的厚重歷史底蘊和傳統文化氣息,讓年輕人更容易靜心求學。”韓富科說,校園裡的歷史建築不僅能得到妥善保護,對學校教書育人更有特殊的幫助和意義。

    正如太谷縣城山西農業大學校內的銘賢學堂一樣。這座由孔祥熙於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創辦的私立學校,曾在民國時期以師資和教學冠於全國,是山西農業大學的前身。如今,這座百余年的建築成為該校學子眼中讀書治學的聖地。一位學生表示,“看見它在那兒,我們就安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