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施工方法和工藝流程
日期:2016/12/15 1:57:40   編輯:古建築彩繪
金箔施工方法和工藝流程
-
貼金與掃金施工工藝四要點:
金箔是我國特有的手工藝產品,江浙兩省產之。金箔除用於古建築外,還用於工藝美術制品和農村的老式家具,如花飾床、花飾櫥、梳樁台和圓件等。
金箔有98與74之分,前者又名庫金,後者又名大赤金。每10張為一貼,每10貼為一把,每10把為一具,即每一具為1000張。庫金質量最好,色澤經久不變,適用於外檐彩畫用金。大赤金質量較次,耐候性稍差,經風吹日曬易於變色。金箔的規格有:100×100mm、50×50mm、93.3×93.3mm、83.3×83.3mm等多種。它是由金銀制成,是珍貴的貼金材料。目前市場上出售的貼金材料是銅箔或鋁箔,銅箔是黃方,鋁箔是白方,是以銅、鋁材料壓制成象竹衣一樣薄膜,塗裝在金腳上,然後塗上廣漆漸漸轉色,色如黃金,光亮奪目,可與金箔媲美,但它是假金而不是真金。
貼金有兩種操作方法:一是古建築作法,二是農村傳統作法。
1.古建築貼金操作程序 :
刷金膠油→貼金→扣油→罩油
2.操作要點
2.1
刷金膠油:金膠油是由濃光油加酌量”糊粉”(定兒粉經炒後除潮為名糊粉)配成,專作貼金底油之用。以筷子筆(用筷子削成)蘸金膠油塗布於貼金處,油質要好,塗布寬狹要整齊,厚薄要均勻、不流掛、不皺皮。彩畫貼金宜塗兩道金膠油,框線、雲盤線、三花壽帶、掛落、套環等貼金,均塗一道金膠油。
2.2 貼金
?
當金膠油將干未干時,將金箔撕成或剪成需要尺寸,以金夾子(竹片制成)夾起金箔,輕輕粘貼於金膠油上,再以棉花揉壓平伏。如遇花活,可用”金肘子(用柔軟羊毛制成的羊毛刷子,也可用大羊毛筆剪成平頭形)肘金,即在花活的線腳凹陷處,細心地將金箔粘貼密實。
2.3 扣油
金貼好後,用油拴扣原色油一道(金上不著油,稱之扣油)。如金錢不直時,可用色油找直(鑲直),稱為”齊金”。
2.4 罩油
扣油干後,通刷一遍清油(金上著油,謂之罩油)。清油罩不與不罩,以設計要求為准。
3.傳統貼金操作程序
基層處理→做金腳→貼金→蓋金→蓋金漆 )
4.傳統貼金操作要點
4.1 基層處理
先將要貼金的花板、線腳等部位用漆灰嵌補密實、平整,砂磨光滑,出淨灰塵,用細嫩豆腐或生血料加色塗刷一遍,用舊棉絮收淨(貼金是最後一道裝飾工藝,其它不貼金的部位早已成活完好)。
4.2 做金腳 _b
也稱打金墊,選取優質廣漆,漆頭要重一些,一般做金腳的廣漆配比為棉漆(生漆)1:坯油0.5~0.6為宜,用特制的小漆刷(稱金腳帚或用畫花筆)蘸取廣漆仔細地將要貼金的花板,線腳等處描塗廣漆。描塗時,要防止花紋或線腳低凹處塗漆過多而起皺皮。一般金腳作兩遍為宜,但也有作三遍的,其目的是使漆膜肉頭豐滿飽和。
4.3 貼金
在最後一遍金腳作好後,在其將干未干時,將金箔或鋁箔精心敷於金腳上,具體作法與古建築貼金同。貼金時,金腳的干燥程度,是一個關鍵問題,金腳過老,則金箔與金腳局部或全部粘貼不牢;金腳過嫩則表干內不干。貼金箔或鋁箔時,操作要輕快細致,因金箔或鋁箔薄而嫩,容易破碎損壞,必須細心操作。如發現有漏貼之處,要立即補金。
貼金的質量好壞,除金腳的豐滿度外,主要還是取決於金腳的老嫩。因此,在施工中要認真觀察金腳的干燥程度,因為生漆的干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從實踐中積累和總結經驗。
4.4 蓋金
貼金干後,在上面塗刷廣漆一道,稱為”蓋金”,蓋金用的廣漆,最好選用漆色金黃的黃皮漆,或者是漆色較淺、肉頭厚、底板好的毛壩漆、嚴州漆等。蓋金用的漆刷,應選用毛細而軟的小號漆刷(可用頭發自制),塗刷方法與廣漆施工相同。
4.5 蓋金漆
在白方(鋁箔)上蓋金漆,可事先刷一遍黃色蟲膠清漆,在蟲膠漆中,加少許鐵黃,鹼性嫩黃或鹽基金黃,目的是使白方呈金黃色,同時又可防止因蓋漆時不慎而破壞白方露出金腳,影響質量。
4.6 掃金工藝
掃金是在金膠油上塗上金粉的一種施工工藝。掃金不像貼金有一方塊一方塊的細小痕跡,掃金適用於大面積施工,可成為一個整體,但用金量較大。
(1)掃金操作程序:刷金膠油→掃金
(2)掃金操作要點
① 刷金膠油:(與貼金工藝相同,此處略)
② 掃金:將金箔用特制的金筒子揉成金粉,然後用羊毛筆將金粉掃於金膠油表面,厚薄要均勻一致,再用棉花揉壓,使金粉與金膠油粘結牢固,再將浮金粉掃淨回收即可
- 上一頁:我國建築彩繪(傳統地仗彩畫)的修繕現狀
- 下一頁:貼金箔工藝流程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