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無錫又一個古鎮――梅裡古都一期商業建築已經全面竣工並向世人亮相。就在梅裡古都加緊建設之際,日前梅村請到一批專家來為古鎮建設把把脈。時下,江南一帶古鎮建設成風,已有不少地區為了打響文化品牌,使出渾身解數尋根問祖,修復舊建築等。“修建古鎮不是‘刨祖墳’,造博物館。”專家對“古鎮”現象提出不少意見。
特點
江南古鎮旅游優勢得天獨厚
著名旅游經濟和管理專家、中國旅游協會休閒度假分會秘書長魏小安先生幾乎將全國各地古鎮都走遍了。對於目前古鎮現狀他深有體會,而此次他提出了許多江南古鎮建設面臨的問題。魏先生把現在江南古鎮旅游歸為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文化觀光和休閒的結合。早期的古鎮旅游,基本以觀光為主,比如江南四大古鎮周莊、同裡等都是如此。現在還有許多新開的古鎮還在走這條路。第二個特點是傳統資源與現代資源的結合,這個特點現在越來越突出,比如浙江三大古鎮――南浔、西塘、烏鎮,尤其是烏鎮二期。特點三是城市旅游和鄉村旅游結合的模式。現在能用來開發的古鎮在歷史上一定是非常發達,而在近代沒落了。歷史上經濟發達,使小鎮形成,近代小鎮的沒落也使它們得以保存下來。加上近代不斷開發利用,小鎮變得越來越沒落,但鄉村一塊卻保留得比較完整。因此江南古鎮建設有著布局廣泛、歷史悠久、人文深厚、水網密布、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和經驗豐富等八大優勢。
現狀
"假古董"和"博物館"
在總結江南古鎮特色之後,魏先生也點出了近年來古鎮建設的通病。“各城市都在犯一樣的毛病,把老房子全拆了造新房子,然後在新房子外面貼上馬賽克磚,就算是城市建築了。造了新房子就想老房子,沒有老房子就想到仿造,於是一批批赝品建築出爐。”
“江南一帶現在完整保留的古鎮幾乎沒有。”魏先生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地點交通便利,容易遭到破壞性的開發,而雲貴高原的古鎮大多保存得很完整。另外,保護不到位也是江南古鎮存在的問題,“等我們回過神後,許多東西都被破壞了。”如今許多人認為保護古鎮就是保護建築,往往忽視無形的地名、生活習俗等。“就如我去山西看到許多古鎮,都是大院子而已,全跟喬家大院一樣,但裡面就陳列些物品,其他啥也沒有,俨然一博物館。”魏先生說,做古鎮旅游首先要考慮市場運營,光讓游客看看建築產生不了多少效益。
開發模式不成熟也是江南古鎮的一個**病。魏先生在走遍的眾多江南古鎮中,對浙江三大名鎮印象很深,他把它們歸為“悠遠烏鎮”、“生活西塘”、“財富南浔”。“可有的古鎮實在不知道用什麼特色歸納。有人說江南古鎮是‘小橋流水人家’,但我看到有些地方全是‘大橋髒水商家’。”他認為開發模式不成熟,就導致產品同質化,在市場上形成惡性競爭,“最後就如山西許多大院子千篇一律,游客看過兩三個地方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轉型
文化、旅游和產業結合的"大旅游"
魏先生認為,古鎮旅游創新模式是以古鎮為基礎、以市場為依托、以旅游為產品、以文化為特色發展的旅游。對於全國旅游開發轉型模式,他歸納了三種。一種是用地模式,如深圳華僑城圈下一大塊地,全部自己開發。二是造地模式,如海濱地區噴沙造地。三是提地模式,就是隨項目增多逐步擴大用地。以上只是開發形式上的差異,魏先生在開發內容上提出一種新模式――“A+B+C”模式。“A是吸引中心,主要是旅游地的文化特色,能吸引游客前來。B是利潤模式,但光靠房地產開發利潤空間很有限,所以就需要C模式來補充。C模式是遠程發展格局。”有了這三者的統一,古鎮旅游開發就能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現出優勢。
在操作中,又需要注意幾個“度”,一個是差異度,“這是自己的個性所在,所以開發者一定要絞盡腦汁想出古鎮的特色。”另外是文化度,這便說的是文化符號和文化元素。第三第四個是舒適度和方便度,最後就讓游客達到一個幸福感。“所以,現在古鎮旅游最大的競爭就是細節的競爭。”魏先生舉了個在山東某城市的見聞,只見該城市在給河流修駁岸,修得挺漂亮,但高高的駁岸光溜溜一片,看得反而沒親和力。“那游客萬一掉進河裡,別說不會游泳的,就是游泳技術好的也爬不上來。”旅游轉型引進的產業,包括當地物產、娛樂、文化、就地取材的手工藝產業及酒店娛樂為主的房地產產業等。按照魏先生說法,古鎮的定位應是文化名地、旅游勝地、會議新地、商務寶地、休閒貴地和發展高地。(
近期,無錫又一個古鎮――梅裡古都一期商業建築已經全面竣工並向世人亮相。就在梅裡古都加緊建設之際,日前梅村請到一批專家來為古鎮建設把把脈。時下,江南一帶古鎮建設成風,已有不少地區為了打響文化品牌,使出渾身解數尋根問祖,修復舊建築等。“修建古鎮不是‘刨祖墳’,造博物館。”專家對“古鎮”現象提出不少意見。
特點
江南古鎮旅游優勢得天獨厚
著名旅游經濟和管理專家、中國旅游協會休閒度假分會秘書長魏小安先生幾乎將全國各地古鎮都走遍了。對於目前古鎮現狀他深有體會,而此次他提出了許多江南古鎮建設面臨的問題。魏先生把現在江南古鎮旅游歸為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文化觀光和休閒的結合。早期的古鎮旅游,基本以觀光為主,比如江南四大古鎮周莊、同裡等都是如此。現在還有許多新開的古鎮還在走這條路。第二個特點是傳統資源與現代資源的結合,這個特點現在越來越突出,比如浙江三大古鎮――南浔、西塘、烏鎮,尤其是烏鎮二期。特點三是城市旅游和鄉村旅游結合的模式。現在能用來開發的古鎮在歷史上一定是非常發達,而在近代沒落了。歷史上經濟發達,使小鎮形成,近代小鎮的沒落也使它們得以保存下來。加上近代不斷開發利用,小鎮變得越來越沒落,但鄉村一塊卻保留得比較完整。因此江南古鎮建設有著布局廣泛、歷史悠久、人文深厚、水網密布、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和經驗豐富等八大優勢。
現狀
"假古董"和"博物館"
在總結江南古鎮特色之後,魏先生也點出了近年來古鎮建設的通病。“各城市都在犯一樣的毛病,把老房子全拆了造新房子,然後在新房子外面貼上馬賽克磚,就算是城市建築了。造了新房子就想老房子,沒有老房子就想到仿造,於是一批批赝品建築出爐。”
“江南一帶現在完整保留的古鎮幾乎沒有。”魏先生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地點交通便利,容易遭到破壞性的開發,而雲貴高原的古鎮大多保存得很完整。另外,保護不到位也是江南古鎮存在的問題,“等我們回過神後,許多東西都被破壞了。”如今許多人認為保護古鎮就是保護建築,往往忽視無形的地名、生活習俗等。“就如我去山西看到許多古鎮,都是大院子而已,全跟喬家大院一樣,但裡面就陳列些物品,其他啥也沒有,俨然一博物館。”魏先生說,做古鎮旅游首先要考慮市場運營,光讓游客看看建築產生不了多少效益。
開發模式不成熟也是江南古鎮的一個**病。魏先生在走遍的眾多江南古鎮中,對浙江三大名鎮印象很深,他把它們歸為“悠遠烏鎮”、“生活西塘”、“財富南浔”。“可有的古鎮實在不知道用什麼特色歸納。有人說江南古鎮是‘小橋流水人家’,但我看到有些地方全是‘大橋髒水商家’。”他認為開發模式不成熟,就導致產品同質化,在市場上形成惡性競爭,“最後就如山西許多大院子千篇一律,游客看過兩三個地方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轉型
文化、旅游和產業結合的"大旅游"
魏先生認為,古鎮旅游創新模式是以古鎮為基礎、以市場為依托、以旅游為產品、以文化為特色發展的旅游。對於全國旅游開發轉型模式,他歸納了三種。一種是用地模式,如深圳華僑城圈下一大塊地,全部自己開發。二是造地模式,如海濱地區噴沙造地。三是提地模式,就是隨項目增多逐步擴大用地。以上只是開發形式上的差異,魏先生在開發內容上提出一種新模式――“A+B+C”模式。“A是吸引中心,主要是旅游地的文化特色,能吸引游客前來。B是利潤模式,但光靠房地產開發利潤空間很有限,所以就需要C模式來補充。C模式是遠程發展格局。”有了這三者的統一,古鎮旅游開發就能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現出優勢。
在操作中,又需要注意幾個“度”,一個是差異度,“這是自己的個性所在,所以開發者一定要絞盡腦汁想出古鎮的特色。”另外是文化度,這便說的是文化符號和文化元素。第三第四個是舒適度和方便度,最後就讓游客達到一個幸福感。“所以,現在古鎮旅游最大的競爭就是細節的競爭。”魏先生舉了個在山東某城市的見聞,只見該城市在給河流修駁岸,修得挺漂亮,但高高的駁岸光溜溜一片,看得反而沒親和力。“那游客萬一掉進河裡,別說不會游泳的,就是游泳技術好的也爬不上來。”旅游轉型引進的產業,包括當地物產、娛樂、文化、就地取材的手工藝產業及酒店娛樂為主的房地產產業等。按照魏先生說法,古鎮的定位應是文化名地、旅游勝地、會議新地、商務寶地、休閒貴地和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