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安古鎮
古鎮位於赤水河畔,有近千年的歷史,由於境內嶺高溝深、溪河縱橫、扼水道控驿道,是出黔入川的重要地理位置,歷來只要烽火一起,即為兵家必爭之地。遠不可考,明清以來,歷代執政者均在此屢興兵事,間或有屯兵駐防。
迫於商貿軍事和水陸運輸的需要,丙安先民采用了頗具特色的木框架吊腳樓型制建築技術,在高出河岸幾十米的巖壁上,妙借山勢,就地取材,建造出一幢幢懸空而起的吊腳樓。古鎮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依次砌石為牆、壘石為門,建造出四道寨門,這樣古鎮形成了軍商兼用、易守難攻的古城堡,既利商貿交通運輸又利客貨安全保障。
古鎮內由一條曲折的古石板街連結,成為獨有的特色,街面的最寬處約4米,最窄處約1.5米。街房屋面為小青瓦,房檐從街兩側伸向街心,原本不寬的街道顯得更加狹窄,站在街上仰望天空,有一種“一線天”的感覺,於是又得名“一步街”。
◆復興古鎮
復興古鎮是赤水河畔一個重要的港口,是赤水著名古商城,亦為黔北軍事要塞。南宋苗民作亂,明代平播之戰等都在此發生過戰斗,清朝太平軍翼王石達開過黔境入川,也曾先後兩次攻占過復興場。
作為川鹽入黔第一個大港口,復興鎮當年商賈雲集,繁華一時,100多家臨街店鋪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高聳林立的木樓和臨街的老店鋪成為復興鎮最重要的標志。
這裡的古巷道與公路平行,當地人習慣地將這條始建於北宋年間的巷道稱為老街,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古老的石板路被完整地保護起來。高牆青瓦的江西會館,有著百年歷史的民居,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鎮邊的仁友溪景區不可不去。景區內森林茂密,丹霞怪石,瀑布成群,桫椤密集,神秘巖穴,奇異樹根;竹海湖、太平軍遺址、江西會館等,把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景區內的龍風巖丹霞絕壁上,生有兩棵百年的古榕樹,環抱著一塊丹霞巨石,其左邊的主根頂起巨石。該榕樹根系十分發達,主根長約30米,既粗又壯,鑲嵌在兩大塊丹霞石縫之間,一端如虬龍引頸吸水,因此又被譽為“霸王根瀑”。
瀑布群是由犀牛潭瀑布、中山瀑布群、箱子巖瀑布群構成。尤為突出的是中山瀑布群,它是地球冰川時期,經過地殼運動、冰川沖刷而形成,瀑布整體看似一幅較大的瀑布,仔細看卻是由8個形狀不一、各具特色的瀑布組合而成。
◆大同古鎮
古鎮位於赤水市城區西部,水陸交通便利,經赤水河入長江可到重慶、武漢、上海。濃郁的耕讀文化,淳厚的鄉民性情,各地商人捐資修建的會館,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襲的一套祭祀類建築,與山、水、林構成和諧、美麗的自然人文生態環境。
古鎮現存建築建於明末、清初,由古街、古碼頭、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廟宇、古會館、古碑、古牌坊等組成,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正殿、後殿、吊腳樓、巖穴等建築錯落有致,雕梁畫棟;古墓、古碑、古牌坊則結構嚴謹,繪畫雕刻、書法文字一應俱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被稱為“石頭寫成的歷史”。
古鎮房屋以街道為建築的縱軸線和橫軸線串架接廬緊連延續,相向一字排開。建築材料采用木材、杉皮、小青瓦、丹霞石,楠竹等多種自然和人力加工的材料,由形體、質地、色彩、不規則對稱等項構成古鎮建築藝術的形式美,在黃金分割、體的尺度、透視的誇張、色彩的協調與互補的序列組合中的敞閉、韻律、穿插等,都存在著傳統建築的一定的客觀法則,充分發揮出古代建築藝術的表現力和藝術綜合能力。
鎮邊寶元鄉的寶元梯田是當地的勝境。寶元梯田最早開墾於東漢時期,形成於明末,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寶元梯田始終保持了原始風貌,厚積了歷史文化的內涵。
每年農歷三月,灌水後的梯田,在陽光映照下,無邊無際、重重疊疊,非常壯觀;農歷五月,青綠的稻田,如碧玉般美麗,是觀賞梯田最好的時節;農歷七月份,水稻成熟,金黃的稻穗鋪滿整個梯田,又是別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