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泸溪縣城白沙鎮沿江而上20公裡處,便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著名的“四大名鎮”之一——浦市鎮。浦市鎮位於該縣東南部,沅水西岸,與懷化地區辰溪縣隔江相望,全鎮面積238.68平方公裡,人口約6萬。
該鎮西北山巒重疊,中部丘陵起伏,至沅水河畔才地勢平坦。丘陵、平原各占份五分之二。
由於水路交通發達,歷史上浦市商貿、文化就極其繁榮。自明清時期至民國年間,在這不到兩平方公裡的古鎮裡,修建了三條商貿古街、六座古戲樓、十三省會館、二十多座貨運碼頭、四十五條巷弄、五十多家封火牆窖字屋、七十二座寺廟道觀、九十多個作坊。因商貿交流、文化融匯,故有“小南京”之美譽。
在交通便利、商賈雲集、財物聚斂的背景下,高大氣魄、布局對稱、雕刻精美、古樸典雅、結構緊湊、功能齊全的浦市民居逐漸得以成熟和完善。
浦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浦市民居是外來鄉土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交融的典范,是我國多民族大融合的實物見證。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還有吉家院子、周家院子、李家祠堂等二十多座。
浦市民居均為磚木結構四合院,二進八字開門,房間多達二、三十間,內有三進或四進,正面為三層並連式結構,以青石青磚建造。門額以條石構築,高浮雕手法刻上“家約清風”等語,兩邊雕刻荷花圖案修飾。院內門窗為镂空雕花有刻龍、鳳、麒麟等神獸,有刻八仙、梁祝等故事圖案。所有圖案雕工精細、栩栩如生。
浦市民居建築為封火山牆,穿斗式、硬山頂、蓋小青瓦,每座院子做料講究,木架上面必精雕細镂,布置“福”“壽”等吉祥圖案,屋內修建天井、花園,排水、防火設施也相當完備。每處都經過精心設計、制作,充分展現了當時工匠們的驚人智慧和高超技藝。強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氣息,更反映出了勞動人民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令人歎為觀止。
隨著時代的變遷,古建築已不能滿足現代人們對生活的要求,部分古民居已被現代的鋼筋水泥建築所替代;部分民居在修繕過程中被弄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它的原貌和特征,令人惋惜!
2006年以來,泸溪縣委縣政府對浦市古建築保護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視,組織成立了浦市古鎮保護修繕規劃領導小組,並聘請了省城市規劃研究設計院專家,對浦市古鎮的修繕做出了總體規劃,抽調專業人員古鎮保護工作。將原國民黨陸軍監獄舊址加以整修,恢復舊貌、充實內容,開辟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一位作者曾引用了浦市老人的一句話說:浦市就是一杯米酒,初來乍到,很難為之所動。但若長居,必會醉倒,醉透,醉得你就像踏著了前世的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