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創辦蘇州古建網以來,接觸了不少蘇州古城保護方面的專家學者。當在采訪或拜訪過他們後,臨別時他們往往會拿出一本最新出版的著作和圖集,在扉頁上親自寫上“請XXX雅正”,並簽上自己的大名,作為禮品相贈,使我受寵若驚。幾年下來,林林總總不覺已積累了十幾本。這些作者親自簽名相贈的書籍,使我倍感親切。我得到後總要專注的拜讀一番。閱後不但使我加深了對作者的了解,也增加了我對蘇州古城、古建築方面的知識積累。
近日,又是一位同道中的朋友出新書了。此君乃鄭鳳鳴先生,和我同姓鄭,俗話說“五百年前是一家”。他和我常以“本家”相稱。他也是一位地道的老蘇州。往常在報刊上可以看到他撰寫的關於蘇州人歷史和古建築方面的文章。他為人誠懇厚道,幾十年筆耕不綴。近來他為蘇州古建網發了不少老蘇州的稿件。這次鄭兄居然把幾十年的文字精萃結集出專著了,倒著實讓我為他高興!對他來說,是幾十年人生的總結,也是一件值勤得慶幸的事。所以他特地簽了名贈送我一本。書名為《我的甲子回眸----梧桐》。乃取鳳棲梧桐,做人要腳踏實地,有根有基之意。清麗淡雅的封面,一幀梧桐綠葉的小照,用書中小標題組合成一排自由詩,很符合蘇州人溫文爾雅,低調中又不乏清新的性格。我花了兩個晚上,就將這忠實記載了鄭兄60年風雨人生的120余篇文章全部讀完,掩卷之余,感觸頗深。當今社會,每日裡鋪天蓋地的報刊、雜志、網絡信息沖斥於耳。每天翻閱一份報紙幾十頁,但第二天回想好像一樣也沒記住。鄭兄既不是知名作家,也非高深學者,書中沒有震耳發責的警句,也沒有妙筆生花的绮麗詞藻,他以他的真情,坦率、用他的樸實無華的文字,真切地表述了一個普通蘇州市民一個甲子的人生追求,正是這種純樸的文字裡行間滲透出的真情實感感動了我。對於鄭兄60年的甲子回眸我可以用“真”、“勤”、“韌”三個字來描述。
首先是“真”,這個真字有二層含義,一是鄭兄自小到大對人生的態度“真”,他自小家境貧困,幾乎辍學,長期待業,後來工作中也有苦惱,不順心,但在困境中他始終抱著積極的人生態度,不氣綏,不放棄,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讀電大, 努力工作,記錄人生,練習寫作幾十年孜孜不倦,乃成為一位撰稿高手。另一方面是有“真情”,他也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乃至對社會親戚朋友,兒時小伙伴,工作中的同事、師長,他都真誠對待,真情記錄下他的喜怒哀樂。不虛構,不誇張,他記載的童年的生活,街巷內的市井生活。我也有相同的經歷,能喚起童年的記憶。甚至文章中寫到幾處老街巷古建,我都不止一次去過,還有一些故事,故倍感親切。
二是“勤”,古人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鄭兄出生後二歲時父親去香港一去不返,靠母親一人含幸如苦帶領五個孩子,他讀書到三年級因繳不起學費幾經辍學,他到37歲才考取廣播電視大學。但就是從這時,開始了他新的人生,愛上了文學,愛上了寫作,幾十年堅持自學,幸勤筆耕,為企業寫,為紅十字會寫,為行業協會寫,為人生感悟寫......退休了,思想沒退,還繼續為社會、為古城保護寫,還在勤奮學習、勤奮寫作,時間排得滿滿的。他的勤奮真使我等比他年輕的人汗顏。
三是“韌”,這也是本家兄長的人生歷程的一大特征,“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毛澤東的這句話借用在這裡指人生的追求也是同理。人生經歷幾十年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也不會一直身處逆境。我曾經這樣歸納過:老天對90%的人是公平的,老天只有對5%的人特別眷顧,對5%的人特別苛刻。我等都是平凡之人,屬於90%的范疇,只有一份耕耘,才能一份收獲。人生總是有起有伏,關鍵是一定要心中有目標,猶如大海航行有方向,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始終有追求,矢志不渝。鄭兄一生雖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之事,也未擔任什麼“長”之類的官銜,但他在不同的本職崗位上,認真負責,堅韌不懈做好每項工作,認真記錄下每一段生活的真情實感,一點一滴做好平時的積累。甲子回眸,現在結集和大家分享,我看到的不是只是文字,而是在平凡中的真情實感,這遠比時浮躁社會中見到的大都空泛,表裡不一的做“秀”更有感染力。
我在想,一個人能以“真”、“勤”、“韌”三字伴隨一生,即使不建功立業,也此生無憾了。正像他在自序中說:“回眸甲子,我沒有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沒有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花甲來臨,我把老年過得如童年。”
在鄭鳳鳴先生身上,也折射出無數平凡蘇州人的精神。
圖文:超然(原創) 來自中國古建交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