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復建再現波羅古鎮風貌本來面目

復建再現波羅古鎮風貌本來面目

日期:2016/12/14 9:50:44      編輯:古代建築史

 

  西安12月22日電 記者羅偉 昨天,記者在橫山縣波羅古鎮現場看到,偌大的一個古城到處頹垣斷壁,一些商鋪、大宅院等也慘遭損毀,呈門可羅雀狀,整個古鎮亟待保護與開發。

  作為“橫山起義”駐軍司令部的梁家大院,是波羅古鎮古民居建築的典型,但是其損毀程度尤為嚴重。記者在采訪中,專訪了80多歲的張雄飛老人,老人向記者介紹說,以前的梁家大院為6進6出的磚瓦式結構,規模十分宏大。在談及古城的現狀時,張老顯得十分激動:“只要能看見波羅堡恢復的一天,我就是死了,也沒甚遺憾了”。

  波羅古鎮位於橫山縣東北25公裡處的無定河畔,最早為軍事防御用的小營寨,明代為榆林長城沿線設防的36營堡之一。後來經過進一步擴建,其逐漸擴展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小城鎮。據載,波羅古城最繁華時人口逾萬,城內商鋪、當鋪及寺廟林立,僅銀匠鋪就有十余家,有“小揚州”的美稱。1946年,在時任西北局書記習仲勳的策劃與指揮下,“波羅起義”(又名“橫山起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就是這樣一處融合古鎮歷史與“紅色革命”傳統文化於一體的古城堡,卻因為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而面臨逐漸消亡的窘境,而有關波羅古鎮保護與開發的可行性方案至今還沒有出台。

  “波羅古鎮歷史文化悠久,可開發性很強,真心希望市上相關部門能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重振波羅古鎮的風采!”據波羅鎮鎮黨委書記馬戍戎介紹,2009年9月,首屆陝北波羅古鎮攝影節在當地舉行,旨在把波羅打造成西北影像的創作和展覽基地及歷史人文旅游基地。

    事有成敗,國有興衰。波羅城這個小鎮以同樣的規律發展下去,它的延伸路途是曲折的,風風雨雨飽經滄桑,但它終於要走向進步,走向光明,走向21世紀在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生活,走向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對於正在走向衰亡的波羅古鎮和古鎮文化,我們呼吁當地政府要重視起來,並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搶救,要積極想辦法把古鎮復建規劃納入工作日程上來,把當年的波羅古鎮風貌通過復建再現出來它的本來面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