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瓦無語,歷史有言,古建築想講個故事給你聽
日期:2016/12/15 0:13:58   編輯:古代建築史中新網9月7日電高樓林立,燈火通明。繁花似錦的城市,直欲迷人眼。這些大概就是那麼多人走向大都市的原因。 但是,生活的打開方式從來不是只有一種。偶爾,也會向往外面的世界。
古樸的客家土樓、壯觀的敦煌戈壁、精致的蘇州園林、巍峨的雪域高原……這些都是只用一抹剪影就令人心神俱往的美景。 它們沒有高聳入雲的姿態,沒有剔透明亮的筋骨,但一磚一瓦,無不篆刻著歲月的痕跡。它們或許已經破舊,但過去的故事卻給了它們不可被磨滅的氣度。 這一次,我願走進它們的靈魂,看一看它們的過往。
兵家必爭之地——河北蔚縣攝影:陳建軍
蔚(yù)縣,古稱“蔚州”,始建於北周大象二年。如果你沒有聽過蔚州,那你一定知道“燕雲十六州”,蔚州正是其中一城。兵家必爭之地,更替頻繁,注定了這個地方的不平凡。 這裡的建築兼具遼、元、明、清各時期的建築風格,體現著儒、釋、道不同的文化特點。經歷千年時光的洗禮,斑駁的城牆上隨處可見歷史的痕跡,那份厚重,讓人肅然起敬。
“天下第一樓”——廣東大埔攝影:陳志華
看過《大魚海棠》的人們都知道,動畫中別具一格的建築正是客家人對世界建築的突出貢獻——土樓。土樓大多為方形或圓形,其中圓形土樓最負盛名,也最震憾人心。 土樓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堪稱“天下第一樓”。自宋元時期產生開始算起,延續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時光逝去,土樓卻歷久彌新,魅力不減分毫。
桃花源裡人家——安徽宏村攝影:徐鵬
如果世上真的有“世外桃源”,大概就是宏村這樣子吧。始建於南宋,千年風霜,宏村許多房屋已經泛黃發潮,卻沒有絲毫落魄,反倒生出幾分意境來。 “山為牛頭,樹為角,屋為牛身,橋為腳”,精巧的牛型設計保證了這座村落千年不衰。碧空白雲、黑瓦白樓,相輝相映,最美的水墨畫也不過如此。
來自雪域的奇跡——布達拉宮攝影:張德慶
當你真正站在布達拉宮腳下,才能了解,用任何詞語來形容它的巍峨壯觀都不過分。宏偉的建築群,體現著高原雄渾的氣度,但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愛情故事卻又讓它透出幾分浪漫。 1300多年的“高齡”,它在雪山之巅,見證了滄海桑田的巨變。它更像是備受尊崇的老人,它的回憶中有無盡的故事……
戈壁灘上的明珠——敦煌攝影:王斌銀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說起敦煌,就會自然地想起王之渙的《涼州詞》。只是讀詩,就已覺得十分壯美,可若是你到了敦煌,便會知道,詩歌終究略輸一籌。 站在玉門關前,西域的風從耳邊呼嘯而過,也許你會聽到千年前的悠悠駝鈴和鼎沸人聲……那些,都是敦煌繁盛的過去。
玲珑精巧“心”——蘇州網師園攝影:李幼中
一件真正好的藏品要看它有多少個印鑒,因為那證明了它曾被多少名家擁有過。網師園,就是這樣一件上好的藏品。始建於宋朝,千年間幾經更替,園林內多有歷代主人的題記。 網師園面積極小,不及拙政園六分之一,但勝在構思精巧比例協調。雖建築數量有些多,但絲毫沒有局促擁擠的感覺,是極具藝術特色和文化價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園代表作品。
古老而神秘——格爾底寺攝影:黃慶黨
在甘南蜀北交界,有一條不足2米寬的小溪,卻有個威風凜凜的名字:白龍江。這條小溪的南岸就是格爾底寺。巴蜀之地多傳奇,自古以來,就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在這裡,最美的不是歷史,而是宗教賦予它的獨特氣質。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文化是這裡的主流。法鼓之聲相鳴,螺號之音相應,飄揚的彩色經幡,格爾底寺的美,獨一無二。
三國歷史見證者——昭化古鎮攝影:謝謙
如果我告訴你這是一幅鋼筆畫,你也是會相信的吧。這座城市最真實的一面,已經美得不太真實。古建民宅、青石板路、雕梁畫棟……走進昭化,就等於走進了三國。 昭化,古稱葭(jiā)萌,是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三國古城。至今,已有4000年的歷史。四千年,這片土地從封建走向民主,卻難得地保留著屬於三國的氣息。
這是一片跨越了數千年的土地,住著繁衍了數千年的民族,創造著傳承了數千年的歷史與文化,而這些得以流傳至今的古建築,就是最直接的體現。 它們吸引人的不僅僅是千變萬化的建造風格,更有一磚一瓦中浸透的歷史。數千年來的風霜雨雪都是它們想講給我們的故事……
說明:上述圖片皆選自最美中國大地攝影大賽參賽作品。最美中國大地攝影大賽:中國新聞網攜手中國大地保險公司舉辦了第二屆“最美中國大地”攝影大賽,以“歷史•人文”、“現代•科技”、“自然•生態”三個主題征集優秀作品,歡迎廣大影友積極參與,用鏡頭發現中國大地上最美的景象,記錄身邊的愛與感動,向社會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