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北京大柵欄

北京大柵欄

日期:2016/12/14 18:47:32      編輯:古代建築史

    大柵欄是值得逛,還因為它始終保持著老商業街的風貌,歷史遺存下的街巷是古香古色的建築,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風情。

    明朝中葉,時興“夜禁”。一到晚上,上千條胡同、街巷就用鐵柵欄關起來。派兵把守,行人不能再隨便出入。但由於京城的文武大員五更早朝,柵欄需要天天“專啟”,頗為麻煩;經商、夜間娛樂、交通運輸,過一道道柵欄,也挺費事;特別是街巷裡開茶館、戲院、妓院的,常常鬧騰到半夜,柵欄的存在就更顯得多余,因此這些柵欄到清同治年間便名存實亡了。

    而大柵欄街的柵欄卻到了1922年還安然健在。這是因為大柵欄是商業區、娛樂區,官家雖不派兵把守,商人們為了保護個人的利益,自己仍出錢雇镖局鎮守,起到了積極作用。

    大柵欄名出在商上。這是條老街,老到打元代起就是商賈雲集、市井繁華之地。那時它的繁華是因處在麗正門關廂之地。清兵入關進北京後,多爾衮下令在內城的漢人一律遷到正陽門(前麗正門)之外的外城,內城不准設會館、戲樓、妓院,許多店鋪被強迫著遷到南城。這樣店鋪、酒樓、茶肆、攤販小商,就在正陽門外蜂攢蚊聚,把這裡鬧成了氣候。

    這片商區地域很廣,正陽門、箭樓之間的甕城裡曾有的荷包巷、帽巷、南河沿、打磨廠、廊坊頭條、二條、鮮魚口、大柵欄等街巷,都是街市攤販密集區。而大柵欄裡和大柵欄周圍的不少老字號、老招牌,也歷經幾十年幾百年不倒。

    北京市旅游事業管理局通過新聞媒體於1999年初,向中外旅游者隆重推出了這條步行街。如今街兩旁的門臉不少經過重新裝修或布局,過去的老字號依在,街上的人也一如既往地擁擠。瑞蚨祥沒變樣;張一元茶莊換了門臉;內聯升鞋店櫥窗裡展示的是鞋文化系列,三個師傅擺著個鞋攤,現場表演布鞋制作;同仁堂藥店的店面早已擴大,三層古香古色的大樓在街中十分搶眼;老瑞蚨祥綢布莊在街中殘留了一面有門無店的鋪面牆和老門聯、題記之類的東西,似紀念碑,又似舞台布景。

    大柵欄值得逛,是因為它從來沒有在商潮中落過伍。字號老,招牌老,商品卻新;品種多,檔次高,社會上有的它都應有盡有;而且從地攤到商店,是各種經營方式、經營規模大荟萃。

推薦閱讀:

廣西侗家杉木吊腳樓

清遠再添5個省級古村落 總數量位列全省前茅

山東章丘朱家峪將建民俗歷史博物館

在傳承中弘揚 高安古村保護工作受肯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