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文壇雅集之勝地-蘭亭

文壇雅集之勝地-蘭亭

日期:2016/12/15 2:05:52      編輯:古代建築史

文壇雅集之勝地-蘭亭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41人,為過修禊日宴集於此,列坐水邊,讓盛酒的羽觞從水的上游放出,循流而下(即“曲水流觞”),流到誰面前,誰則即席賦詩。這次聚會有26人作詩37首,王羲之為這些詩作了序,記下宴集盛況,寫出與會諸人的觀感,名《蘭亭集序》。蘭亭因之而名揚天下。

蘭亭

  蘭亭地處紹興城西南約12.5公裡的蘭渚山下。重建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由於歷史的變遷,亭址已非原地。但是仍然依山傍水,竹木掩映,正如《蘭亭集序》所寫:“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木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入門經石砌小徑直對鵝池,立“鵝池”碑;過鵝池就是流觞亭,亭的周圍有木雕長窗,外有走廊環繞,翹角飛檐,古色古香。

  流觞亭的右側有小蘭亭,亭內立石碑一方。碑中“蘭亭”二字為清康熙手書。亭旁有池,飛檐水影,別有佳趣。

  流觞亭左側為右軍祠。祠前清水流動,祠內一泓池水,即為墨池,池中有四角方亭,即墨華亭,南北兩端有石板小橋相通。

  流觞亭後有御碑亭,亭內御碑高6.8米,寬2.6米,厚0.4米,碑的正面镌刻著清代康熙癸酉年(1693年)春摹寫的《蘭亭集序》全文;碑的陰面是清代乾隆書寫的《蘭亭即事》七律一首,詩雲:“向慕山陰鏡裡行,清游得勝惬平生。風華自昔稱佳地,觞詠於今紀勝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