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文化遺產資源 推進吳中文化強區建設
日期:2016/12/14 9:42:46   編輯:古代建築史
——訪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文化體育局局長唐峥嵘
黨的十八大發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在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中進一步明確“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的目標定位,將文化建設、文化繁榮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充分挖掘發揮吳中歷史文化資源,切實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營建吳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優勢特色,彰顯吳中魅力。作為吳中區擔當推動文化建設發展重要使命的文化部門,如何結合吳中區的具體實際,以加快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步伐為抓手,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呢?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吳中區文化體育局局長唐峥嵘。
記者:吳中以山水秀美、經濟發達聞名遐迩,請簡要地介紹一下吳中區的基本情況。
唐峥嵘:吳中區位於蘇州古城南部,瀕臨太湖,於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原吳縣市基礎上設立。全區陸地面積745平方公裡,太湖水面1459平方公裡,占太湖面積的3/5。吳中區歷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古代吳國國都所在,又是歷代郡、府、州的治所,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吳文化。“草聖”張旭、“繡聖”沈壽、“塑聖”楊惠之、政治家范仲淹、教育家葉聖陶、建築大師蒯祥等一大批歷史名人曾生活在吳中大地。“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國家規劃的13個太湖名勝風景區,6個在吳中,全區擁有1個國家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碧螺春茶、太湖大閘蟹、“太湖三白”、枇杷、楊梅等特色物產享譽海內外,巧奪天工的刺繡、雕刻等民間工藝制作歷史悠久、精美絕倫。
記者:在吳中區委、區政府去年出台的文化建設工程實施意見中,提出緊緊圍繞“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目標定位,努力把吳中建設成為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之地的總體思路,對此您是怎樣認識的?
唐峥嵘:吳中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吳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保護、延續優秀文化遺產資源,是文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豐富吳中文化旅游的重要資源之一。加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和利用,是推動吳中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環節,因此,完善春在樓、保聖寺羅漢塑像、紫金庵羅漢塑像、軒轅宮正殿、寂鑒寺石殿、寶帶橋、東山民居等國保單位規劃的編制工作,依據保護規劃加強保護與利用,做到在實際保護工作中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同時,對吳中區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要重點監控,加大維修力度,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文物保護單位要多與旅游經濟相結合,做到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記者: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孕育了吳中別具特色、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非遺的保護利用方面吳中是怎麼做的?
唐峥嵘:吳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推進吳中文化強區建設,必須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要深入挖掘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廣泛開展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普及活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建立對代表性傳承人的扶持和獎勵機制,形成一批如以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核雕、碧螺春制作技藝等為核心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形成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良性局面。
隨著國內外文化交流的不斷推進,吳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日益擴大。近年來,吳中刺繡精品搭乘“神州五號”遨游太空,舟山核雕走進全國“兩會”,碧螺春茶特供南極科考,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登上世博舞台,藏書澄泥石雕作品《早生貴子》走進英國王室,成為威廉王子新婚禮物。
記者:吳中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力地促進了非遺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並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能否具體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唐峥嵘:這裡我介紹兩個實例。一個是對國家級非遺項目光福核雕的生產性保護,我們區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都十分重視和支持核雕的傳承與發展,把光福核雕村作為特色生態村進行保護性開發和提升改造。計劃投資約4000萬元,新建核雕藝術館、大師工坊,進行村落景觀改造,舉辦大師講座、技能培訓,鼓勵核雕藝人主動創新求變,在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目前,核雕保護基地范圍內有核雕從業人員有3000多人、各級工藝美術師40多名,2012年實現產值近1.5億元。
另一個是對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的生產性保護。香山幫傳統建築構營造技藝入選了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個非遺項目保護的責任單位胥口鎮政府在2006年組建成立了蘇州香山工坊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具體執行相關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他們精心規劃設立了“香山工坊”古建營造技藝生產性保護基地,基地由園博區、作坊區、生產區、園藝區等區域組成。這裡匯聚了大師工作室、園林古建技藝作坊、園林古建築設計營造公司、職業培訓學校、研發中心等一批相關機構,目前已完成二期項目建設。
記者:古村落遺存豐富是吳中的獨特優勢,在進一步加強古村落保護利用上你們有什麼規劃?
唐峥嵘:吳中區古鎮、古村資源豐富,保護好古鎮古村,任重道遠。吳中古村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太湖之畔的東山和金庭兩鎮。其中陸巷、明月灣、東村、三山島、甪裡等古村早已遠近聞名。我們要加快古鎮古村保護規劃的編制,制定古鎮古村保護和利用的實施意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實加強保護,實現古鎮古村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同時,加強合理利用,努力打造旅游精品,促進古鎮古村旅游實現新發展、新跨越。加快古村落保護工程計劃的實施,探索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新方法、新思路,深挖古鎮古村內涵,拓展古鎮古村旅游經濟產業鏈,實現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百姓共享,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在采訪快結束時唐峥嵘表示,作為吳中區文化部門,將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充分挖掘利用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的太湖山水資源,加強文化、旅游融合,加快古鎮、古村落保護開發,將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立足時代發展新要求,搶占文化制高點,為推動吳中文化強區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