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尋歸德古城體會淒美愛情故事

尋歸德古城體會淒美愛情故事

日期:2016/12/14 18:49:23      編輯:古代建築史

    歸德古城即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河南省商丘縣城,建於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建於明正德六年(1511年)。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城牆周長3.6公裡,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築多為四合院建築。由於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范圍都在南北十裡之內。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東門曰賓陽,西門曰垤澤,南門曰拱陽,北門曰拱辰。四門外原有四個甕城(即在城門外再建一小城,側面開門,旨在加固城防),甕城又各有一個扭頭城門,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說。根據五行相生相克之說,為防金木相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

進城牌樓


    城內地勢呈龜背形狀,共93條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學說中,9是最大的數字,而3是萬物的源泉,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93是一個吉利的數字。這93條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見方的許多小塊,格局如同棋盤。俯瞰全城,如棋盤狀。建築多為走馬門樓和四合院建築群。根據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克,東西兩門相錯。東門偏南,西門偏北,錯開一條街,出現了與南北軸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隅首。明嘉靖以後至清初,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郎、巡撫、吏卒、總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築頗多。

城門

城內一角

推薦閱讀:

佛山:東華裡片區一期改造擬9月底開放

武當九宮之首淨樂宮有兩個名 將統一標識

五台山顯通寺:中國的第二座寺廟

西周早期蠶紋方鼎


    南門兩側建有兩個水門,將水排進護城河。寬闊的護城河碧波蕩漾,環繞全城。城南河面較寬,南北500多米,東西1300多米,水下疊壓著漢朝與唐朝的睢陽故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舊址。護城大堤距城牆約500米,周長9公裡,基寬20米,頂寬13米,高3.3米。現存商丘古城已480多年,歷經戰亂,但保存得基本完好,為全國少見的古城遺存。

護城河

古城牆


    古城南門外東側,便是著名的應天書院,它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並稱北宋四大書院。范仲淹年輕時曾在應天書院求學,家境貧寒的范仲淹“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終成大器後,范仲淹把家安在了商丘,他的母親病逝後,他在家居喪,當時的應天府知府晏殊請他到書院任教,一時間,“從學者不遠千裡而至”,應天書院由此名聲更盛。

應天書院


    這座書院,還培育出了被譽為“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今人對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戲劇《桃花扇》,這部孔尚任所著的傳世名作,知道的人應該很多,但對其內容,能說出來的人又屈指可數了。侯方域便是這部名戲的主人公之一。侯方域,河南歸德府人士。歷代簪纓,累朝世胄,祖為太常,父居司徒。”侯家確實是歸德城的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曾擔任太常寺卿,父親是戶部尚書,叔父擔任南京國子監祭酒。

推薦閱讀:

佛山:東華裡片區一期改造擬9月底開放

武當九宮之首淨樂宮有兩個名 將統一標識

五台山顯通寺:中國的第二座寺廟

西周早期蠶紋方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