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河北霸州勝芳“三寶”

河北霸州勝芳“三寶”

日期:2016/12/14 18:47:21      編輯:古代建築史

    勝芳是霸州市的一個鎮。但這個鎮可不一般。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幾乎與華夏文明史一脈相承。勝芳始稱堤頭村,戰國稱武平,北齊改渭水。因毗鄰九河下梢的東澱,這裡曾是煙波浩渺的水鄉。

    北宋時,感謝歐陽修先生將會試落第的蘇洵老先生、也就是蘇東坡他爹推薦到文安縣任主簿。據說這位蘇先生在“教民禮教”的同時,亦“勸課農桑”,將南方種植水稻、蓮藕的技術傳帶至此,慢慢地,東澱這片比西澱(即今日白洋澱)大了許多的廣闊水域便呈現出蘆稻相映,荷菱飄香,魚蝦蟹藕成趣的江南景象。有文人墨客於是吟詠出“勝水荷香”“勝水流芳”的詩句。北宋嘉祐年間,因“勝水荷香”跻身“文安八景”(其時勝芳屬霸州文安縣),故名勝芳。

    近幾年來。勝芳鎮按照霸州“建設文化名城”的方略,加強了對勝芳老城區的保護性開發,突出商業古鎮文化底蘊,以明清風格的青磚黑瓦建築為主,在鎮中穿心河兩岸規劃建設了一批傳統風格的古字號,修復和重建了古院落、古牌樓、古戲樓和文昌閣等古鎮名勝。當年“燈光槳影、百貨雜陳、車馬喧阗”的北方“小蘇杭”景象,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重現於冀中平原之上。

    勝芳三宗寶:戲樓、牌坊、文昌閣,是當地有名的古建築。

    戲樓系昔日民間的娛樂場所,也叫“九成樓”,建於清乾隆年間。坐南朝北,歇山大屋頂,台高二米,周圍鑲以漢白玉條石,中間以木制屏風分割成前後台。木屏兩側設“出將”、“入相”二門。戲樓台正中,懸有一塊橫匾,上書“動以天倪”四字,傳說為清代紀虛中為表達對貪官污吏的憤恨所書。

    牌坊建於明末清初,四柱習檐木結構建築。高六米,上方柱芯鑲有匾額,北面為“人倫之至”,南面為“護國庇民”。頂部的兩層習檐,前後左右伸出1至2米,給人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但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卻安然無恙。

    文昌閣建於明代,曾多次修繕。高三層,四方形,甚是壯觀。院落四周砌有圍牆,門前是一大的池塘。九九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登高望遠的日子,這天遠近的人們登文昌閣的絡繹不絕,登上最高層,能俯視古鎮全貌。

    2007年後,勝芳鎮政府在對舊區進行了恢復性重建的過程中,修復和重建了被毀於戰火的“三宗寶”,使其重現輝煌。

推薦閱讀:

廣東三水難得一見的完好古建築群

泉州市洛陽昭惠廟蟲蛀將重修

七大政策扶持保護蘇州城古宅

火災不影響湘黔侗寨申報世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