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河北霸州3年10億保護開發2400年勝芳古鎮

河北霸州3年10億保護開發2400年勝芳古鎮

日期:2016/12/16 18:45:00      編輯:古代建築
                       河北霸州益津書院


   7月22日霸州市會議中心氣氛熱烈,來自全國的數十位規劃專家、古建築專家和文物專家以“保護是最具遠見的開發,開發是最富成效的保護”為主題暢所欲言,為霸州勝芳古鎮恢復工作建言獻策,科學客觀地提出開發古鎮、建設新鎮,以新促老、以老帶新的舉措。

    2006年,霸州成功舉辦了首屆文化藝術,藝術上該市打出了“四鄉一鎮”的文化品牌,“四鄉”的品牌效應已經初見。為加快“一鎮”建設,霸州提出了“三年投十億再造新勝芳”的戰略目標。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勝芳特有的北方水鄉民俗風情。為充分再現昔日北方水鄉商業古鎮風貌,霸州市本著“保護第一、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堅持保護文化遺產的歷史信息真實性、環境風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續性的原則,霸州全面啟動了勝芳古鎮的恢復工作。此次恢復工作,霸州根據勝芳的歷史發展、地方特點、環境特征、經濟基礎,文脈傳承等具體情況將古鎮恢復定位於北方水鄉商業文化古鎮。重點推進“一河”(穿心河)、“三院”(王、張、楊家大院)、“三街”(中山街、勝陽路、永濟路)、“四橋”(東、西、北、新橋)和“三宗寶”(牌坊、戲樓、文昌閣)等古建的保護與恢復,總投資將超過3億元,力爭兩年出框架,五年基本恢復古鎮原貌,把勝芳建成北方水鄉商業文化古鎮。

    勝芳歷史上以水鄉而聞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勝芳南可下蘇杭,北可上京師。穿心河是從外部進入古鎮內部的主要水陸通道,曾現“滿塘艷荷香且盛,沿堤楊柳翠似屏”的水鄉美景,且勝芳四座橋均坐落在穿心河上。在破解古鎮保護的難題上,霸州提出了“讓古鎮居民享受現代文明”的口號,贏得了大量“原住民”的歡迎。這是勝芳古鎮保護的又一鮮明特色。此次穿心河改造,在河底修繕,駁岸修繕、護欄修繕、小型碼頭建設兩岸綠化重現昔日北方水鄉特有的生活方式的同時,通過大量增添和完善現代化生活設施和市政設施、最大限度地滿足古鎮居民需求,為勝芳人尋到根,營造出“家”的感覺。

    舊時這裡匯集了“南七北六十三省”的外地客商,世界著名的美孚、亞細亞等大公司也在勝芳設立批發站。勝芳人因精於商貿、善於理財,被人稱為“東方的威尼斯商人”。為充分展現勝芳濃厚的商業氛圍和多元的經營理念形成的勝芳獨有的兼收並蓄、開放前瞻的商業文化,此次恢復工作將在“三街”、“三院”的改造上做足文章,街道在恢復時堅持“小、老、巧、好”即以小式建築為主,使用傳統裝修和外觀,以靈活巧妙的布局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昔日勝芳古鎮的商業氣息。戲樓、牌坊、文昌閣被稱為勝芳“三宗寶”,是勝芳文化發展中發揮了傳承作用的古建築。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們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由於“三寶”在清代均進行過大修,其形主要體現清代建築的特征,本次修復規劃,在對原建築遺留的材料進行了認真考查的同時,還通過先進的“三維成像理論”准確推出了“三寶”的各部分數據,為修復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三寶”的修復基本按照原來的規劃設計,但在位置的選取上發生了變化,布局更為科學更為合理,與勝芳現代化的城鎮布局相得益彰。

    就古鎮保護與開發的規劃問題,負責整個古鎮規劃設計的今朝公司負責人秦子硯說,整個規劃以恢復古鎮風貌的保護開發為主,在對古鎮風貌和文化進行悉心保護基礎上,結合古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古鎮范圍內建設進行整治,要把勝芳建設成為北方水鄉商業文化古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