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陸巷古村的故事
日期:2016/12/14 18:47:09   編輯:古代建築史 這是太湖之濱的一個偏僻山村,至今依然基本保持著明朝的村落布局,明代建築數量居江南古村之首。這個古老的村子,就是吳中區東山鎮西側的陸巷村。和西山島上的明月灣一樣,2007年6月她也被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人才輩出的這個山村,值得寫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光是一座惠和堂就能寫上一部書,因為那裡出過明朝宰相,出過抗戰英雄,還拍攝過《橘子紅了》……限於篇幅,我們的這篇文章,只能浮光掠影的點到為止。
偏僻山村走出的明朝宰相
陸巷村形成於南宋初期。到了元明清時期,陸巷人開始不滿足於偏安山村的生活,紛紛走南闖北,讀書經商,陸巷村也因此走向興旺。其中,村裡最著名的家族當數王氏。
王氏始祖出過四代武將,其中有一位千七將軍,三個兒子分別叫萬六將軍、萬七將軍、萬八將軍。王家何時定居陸巷說法不一,能夠肯定的是,明朝宰相王鏊就出生在這裡,村裡的惠和堂,就是他的故居所在地。
王鏊生活於明朝中期。當時,東山跟西山一樣,是太湖中的島嶼,陸巷村更是荒僻。在這樣的山村裡,要想求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裡,當地一直缺少讀書的氛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第三任皇帝朱棣都性格反復無常、心狠手辣,做官的人往往遭遇不測,許多人對讀書、參加科舉考試十分抵觸。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王鏊的祖父王惟道卻非常重視教育,培養王鏊的父親王琬(字朝用)讀書,成為秀才。到了王鏊這一代,王家徹底來了個“書包翻身”。
25歲的時候王鏊參加舉人考試,一舉考中第一名(解元),第二年參加會試,又中了會元(會試第一名),殿試時據說許多考官都推他為狀元,但主考官硬是找了個借口,把他定為一甲第三名———探花,結果王鏊跟“連中三元”沒了緣分。
主考官為什麼要壓制王鏊?原來,這一科的主考官商辂是明朝開國以來第一個“三元”,怕王鏊中狀元後跟自己並列“三元”,搶去風頭,於是借故將王鏊定為第三名。按照明代科舉慣例,主考官按對策名次的先後排列,呈送皇帝最終畫圈欽點,一甲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皇帝點狀元大都只是做做形式而已。
考進士沒中第一,王鏊做官卻還是做到了最高級。他為人正直,品德端莊,曾規觀皇帝勤政,反對太監專權,在劉瑾迫害朝廷官員時,他多次挺身而出,當面斥責劉瑾,深受後人敬仰。正德元年至四年(1506—1509年),他擔任了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又稱閣老)職務。因此唐伯虎稱他“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
走進如今的陸巷村,三座寫有“解元”、“會元”、“探花”的高大牌坊就會映入你的眼簾。根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村裡還有另外兩座牌坊,一座寫著“登俊”,另一座寫著“閣老”。這些牌坊,都是為王鏊而立的。
王鏊之後,陸巷王氏家族人才輩出,明清時期先後出了1位狀元(王世琛)、10名普通進士、17名舉人,現當代則湧現出王守武、王守覺等中科院院士和數十位知名教授。許多王氏子孫雖然已遷居外地甚至海外,但仍不忘陸巷故裡,陸巷也因此而名揚四海。
抗日義士忍痛駕機避無辜
葉氏也是陸巷的一個大族,歷史上也曾人才輩出。他們的祖先葉夢得是宋代詞人,擔任過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曾寓居陸巷村,村裡已經整修一新的寶儉堂,據說就是他的故居。葉氏子孫中也出了20多位進士、舉人,好幾十位教授。
清朝道光前後,葉夢得的一個子孫買下了王鏊故居。抗戰時期,出生這戶葉姓人家的葉雲喬忍痛駕機避無辜,受到人們的贊揚,葉雲喬也因此而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抗戰英雄。
東山文史專家楊維忠介紹,那是1937年8月14日,中國空軍在上海上空與日軍進行交戰,主攻目標是空中的日機和黃浦江上的敵艦,畢業於杭州笕橋空校的葉雲喬也參與了這場戰斗。中國空軍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頑強作戰,擊落了多架日機,還擊沉了江面上的部分日艦。
瘋狂的日寇調集幾十架飛機圍攻中國空軍,葉雲喬駕駛的飛機被敵機擊中,濃煙直冒,他的腿部也多處受傷,鮮血直流。
眼看飛機就要墜毀,但葉雲喬知道,飛機上還有許多沒投完的炸彈,如果連機帶彈掉下去,繁華的上海市區將成為一片廢墟,導致大量無辜居民死傷,於是他強忍傷痛,駕著熊熊燃燒的飛機飛到郊外,才跳傘逃生。被送到醫院後,他還念念不忘早日重上藍天、抗擊日寇。
傷愈後,葉雲喬先後在蘭州、昆明空軍航校任教官。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授予葉雲喬空軍少校軍銜。退役後,葉雲喬偕家人到美國舊金山安度晚年。楊維忠說,讓人敬佩的是,葉雲喬雖然身在美國,卻心向祖國,時刻思念家鄉,始終不願加入美國籍。
推薦閱讀:
寧波余姚市公布首批歷史風貌建築
別讓文化遺產消逝在我們視野
投資數億歷時7年荔波建成環形仿古街
城市化進程中 古建築保護路在何方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橘子紅了》的拍攝,讓周迅的演技真的開了竅。這部片子是周迅從影以來難度最高的一出戲,她在劇中因感恩大媽、嫁給她的老公耀華作妾、愛上了耀華的弟弟耀輝、亂倫懷孕、流產等過程,好強的她在殺青後忍不住說:“所有最美最苦的事都經歷了,常常夢裡都在哭呢!”
東山鎮旅游開發公司方面介紹,其實,在惠和堂內外取景的影視片可多著呢,除《橘子紅了》外,還有《畫魂》、《半生緣》、《新亂世佳人》、《紅粉》、《大清徽商》、《小城之春》、《庭院裡的女人》、《吟唱的井》、《鳳穿牡丹》……因為導演們覺得,這裡就是一個理想的天然攝影棚!
陸巷古村
古村背山面湖,桔林蔥郁,面積35萬平方米,人口2400人,保留著一街(紫石街)、六巷(文寧巷、康莊巷、韓家巷、姜家巷、旗桿巷、固西巷)、三港(寒山港、陸巷港、蔣灣港)為構架的明代村落格局。
古村自王鏊而後,明、清兩代名人輩出,使這個僅有百戶的山村,巨宅鱗比,牌坊相接,其道路之修整,屋宇之恢宏,冠於江南。
古村內原有明清時期廳堂72處,目前仍有明代建築19處,數量居江南古村之首;清代到民國時期建築25處。這些古建築的類型包括祠堂、牌坊、客棧、第宅、民居及公共消防用房等。三港的駁岸河埠保存基本完好。其中,王鏊故居惠和堂是明代官宦宅第建築的代表,也是明基清體大型群體廳堂建築的典型。
南宋武將與陸巷
陸巷古村形成於南宋時期。當時金兵南侵,宋高宗趙構逃到杭州,成立南宋小朝廷,跟隨趙構南遷的家族很多,其中許多人最後都定居在東山、西山,僅定居陸巷村的就有姜家、宋家、金家、葉家等家族,陸巷因此成為村落。
與許多南遷家族一樣,最早定居陸巷村的家族,男主人大多是武將出身。像姜家始祖就是武將,據說還擔任過岳飛手下的太湖水軍統領。在村民姜星祿家,至今還能找到部分物證。
姜星祿家的木質大門外貼著厚厚的方磚,固定方磚的粗大鐵釘,頭部都是圓圓的。當地世代相傳,文官家庭用方頭鐵釘固定方磚;使用圓頭鐵釘固定的都是武將或武士人家,這些圓頭鐵釘就像武將武士铠甲上的“鱗片”。
姜家現存的明代建築雙桂樓,柱子頂端有紗帽翅。這種紗帽翅正式名字叫“棹木”,形狀很像官帽的“耳朵”,一般認為,只有做官人家才允許設置。因此,建造這處房屋的姜家祖先應該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有官階的武將,是姜家世代為將的一個證明。
至於佐證姜家祖先跟岳飛關系的物證,主要有三件。一是姜家庭院裡的一塊長方形石頭,上面刻著“姜玉霏堂”字樣。“玉霏”兩字跟岳飛的讀音十分相近,姜家世代相傳,取這個名作為堂號,為的就是紀念岳飛這位始祖的上司。
第二件物證是雙桂樓梁架上的山霧雲(裝飾性木構件)造型奇特,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只飛鳥。第三件物證是棹木,上面也刻著鳥的圖案。據說,這些都象征著岳飛的“飛”字。
根據史料記載,岳飛確實曾在太湖一帶打過仗。而姜星祿父親姜少卿(譜名書榮)從家譜上抄錄的部分內容表明,姜少卿是姜氏家族的第22代。這樣,姜星祿就是第23代,屬“禮”字輩。按比岳飛早100多年的范仲淹,子孫傳了30來代推算,姜家祖先南宋初年搬遷過來的可能性非常大。
推薦閱讀:
寧波余姚市公布首批歷史風貌建築
別讓文化遺產消逝在我們視野
投資數億歷時7年荔波建成環形仿古街
城市化進程中 古建築保護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