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張家口西古堡

張家口西古堡

日期:2016/12/14 18:43:19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古建築鱗次栉比

古建築鱗次栉比

石板巷內深深的車轍印

石板巷內深深的車轍印

院落深深,世世代代的村民依然在這裡居住生活

院落深深,世世代代的村民依然在這裡居住生活

    秋天,漫山漫野的黃色和紅色,“標榜”出這個季節毋庸置疑的力量。土黃色在北方鄉村所受的專寵,從每一個村落裡就可以看出來。黛瓦土牆、木門木窗的古堡村落,舊舊的,卻在經歷數百年風雨後,愈加彌漫出滄桑的感動。

    出了蔚縣縣城一直往西,就是通往暖泉古鎮的路。也許是因為名字太柔美,讓人對這個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充滿向往。車窗外藍藍的壺流河水,端莊靜谧地淌在蔚州大地,隔著村莊為我們引路。大約10余公裡,暖泉古鎮到了。

    車子越往裡走,路邊古色古香的房屋、院落,越讓我有了要下車走走的理由。

    暖泉古鎮由幾個古老的莊堡組成,司機師傅說西面的西古堡,是最有味道的古村落。新修整的過道並不寬敞,路兩旁排滿了各種熱鬧的商鋪,還有許多保留下來的手工作坊,不得不讓人遙想當年的打鐵聲、叫賣聲,酒窖香和豆花香……西古堡的堡門前,“便民服務站”的牌子掛在白灰青磚上,迎面過來的毛驢頭頂系著紅綠布條,一位老大爺趕著毛驢車,匆匆經過。

    假日裡的西古堡,迎來了許多外地客人,摸著土坯牆,聽著導游小姐的講解,一座座建築、宅院仿佛生動出幾百年前的顏色,歷史和故事的結合相得益彰,帶著人們穿越了時空。

    高高的北堡門雄偉壯闊,為清康熙年間所建,堡門洞全部青磚雕造,石板巷道的大石頭被磨得光滑,腳下兩道深深的“溝壑”令人贊歎,而它們並不是排水溝之類,卻是多年往來車輛留下的車轍印。這不禁讓人們深深感受到,當時西古堡商賈聚集、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

    西古堡始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是蔚州“八百莊堡”中最獨特、保存最完好的一例,集“古城堡、古寺廟、古民居、古戲樓”四大文化奇觀於一體,是典型的北方古堡,先後被評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堡是歷史上戍邊官兵和人民生存居住、御敵防匪的堡壘,具有堡中建堡、連堡成鎮的特色。

    一條青石鋪就的主街貫穿南北,黃土板築的板牆環繞四周,堡門南北兩座遙相對峙,甚是壯觀。小巧規整的古四合院有50所,每條街巷、每處民居均為青磚灰瓦、雕花門樓,完整的保留了明清古村堡的歷史風貌。宅院雄闊高大,院落功能分明、尊卑有序,青條基石,青磚筒瓦,磚、木、石雕琳琅滿目、美麗精細,門樓、影壁齊全,用料考究,粗壯厚實的木料石材,古樸典雅的油飾彩繪,處處洋溢民俗文化風韻,恍若置身於氛圍濃重的山西喬家大院一般。

    虎抱頭形制的北甕城與北堡門,共同構成保護古堡的南北券門,為保證堡中百姓人身和財產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南甕城古建靈活且獨特,形成以地藏寺為主,集殿堂、樓閣、戲樓、寺廟等於一體的古建築群。

    甕城的存在大都是出於軍事防御,西古堡獨特的南北兩座甕城,原來是為了衛護堡中一位晉商的錢糧財富。這位叫董汝翠的富商在這裡留下了許多傳說,他的入贅、他的發家、他的義舉、他的孝心……他和他的董氏家族,將智慧和生活镌刻在寺廟裡,格窗上,屋檐下。還有許多其他的風霜過往,共同凝煉出西古堡厚重的歷史積澱,昭示出文化,並在傳承中得以延續。

推薦閱讀:

台兒莊古城的復活之路

北京古風遺韻中的600年府學

福州丁戊山和孝義巷

上海大夫坊為誰而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