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泰順縣庫村古村落
日期:2016/12/14 18:34:03   編輯:古代建築史庫村古村落
庫村是浙江省泰順縣新山鄉政府所在地,是一個頗具特色的古村落,有記載的開村歷史已有1200多年。
在庫村生活的家族可能很多,但包氏和吳氏無疑是最有影響的,這兩個大族在庫村創造了空前的耕讀風氣,為泰順地區宋代特別是南宋時期的教育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唐代以前,今泰順境內還是莽莽蒼蒼的深山老林,只有少數古越遺民及先期人山避隱者散居其中,過著雞犬相聞而不相往來的生活。
唐元和七年(812)包全從會稽山遷居泰順今庫村。唐乾寧四年(896),谏議大夫吳畦也隱居於此。包全和吳畦相繼歸隱白雲山下後,開泰順耕讀文化之先河,一千多年來子孫昌盛,以白雲山下的庫村為中心,周圍十裡形成許多包姓或吳姓的血緣村落。在漫長的家族發展過程中,兩姓子孫發揚光大,先後創建三個書院,將耕讀當作傳家至寶,代代延傳。據縣志記載,唐五代兩宋時期本境考中文武進士共有82位,而單單庫村的吳氏後裔,在兩宋就占了19位。
庫村的古村落布局沿襲唐宋時期的特色,其別具一格的鵝卵石地面和山牆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世英門。庫村以世英門為界,分為兩個小村,東為吳宅,西為包宅。世英門又名石門樓,該門樓全部用石頭建造。門前有上馬石、下馬石、坐凳等石質附件,古代的行政區劃制度中,有二十五家為一闾的劃定,世英門其實相當於闾門。世英門前是貫穿吳宅和包宅的卵石大道,東側路邊立著一棵古柏,村人說是當年始祖吳畦親手種下,應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吧。前方拐彎後,就進入了鵝卵石的世界,整個村落仿佛就是一座鵝卵石堆砌成的城堡。
村中縱橫交錯的道路一律是用鵝卵石鋪設的,鵝卵石路的兩側,也是一律的卵石牆。因為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因此牆腳做得比牆頂要寬得多,卵石的個兒也是下大上小。有的卵石牆因為常年雨淋,表面呈色黑色,但大部分還能保持原色,不過歷經幾百年的風霜雪月,略有剝落,更顯些許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