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張家口市懷來縣發現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戰國城址

張家口市懷來縣發現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戰國城址

日期:2016/12/15 15:09:08      編輯:古代建築
   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獲悉,在張家口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已新發現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遺存2159處。其中,於戰國時期建城的懷來縣小古城遺址對於認識和研究懷來的歷史淵源乃至中國長城以北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張家口新發現的2159處不可移動文物遺存中,古遺址1443處,古墓葬123處,古建築544處,石窟寺及石刻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40處。

    懷來縣小古城遺址位於懷來縣小南新堡鎮小古城村下村,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52000平方米。城池遺存西北、西南和東南角及西側牆體,西側城牆長約200米、寬3-4米、殘高0.8米。因常年風雨侵蝕及人為耕種破壞,牆體已成崗坡狀;在東南角的牆體西側斷面上可見夯土層,夯層厚10—12厘米,內含少量夾蚌紅陶殘片。

    城池內地表散落大量器物殘片,采集標本有夾砂灰褐陶、夾蚌紅陶、夾蚌灰陶、泥質灰陶殘片等;紋飾有繩紋、弦斷繩紋、交錯繩紋、弦紋、抹光及附加堆紋等;可辨器形有鼎、灶、釜、罐、豆、盆、紡輪等。另采集雙孔蚌鐮(殘)一件。

    在城池東北部的斷面上發現灰坑一座,內含器物殘片及大量的碎石塊,采集標本有夾蚌紅陶、泥質灰陶殘片等。依據采集標本特征推斷,該城址在春秋時期為聚落址,戰國時期建城,漢代依然沿用。

    懷來地處長城以北,長期為守御、屯戍之地。經考古調查得知,當時所建城址建築結構比較單一,多為夯土板築,有的設有角樓、平台或瞭望台。小古城遺址遺存的文化內涵較為豐富,出土文物種類繁多,對於認識和研究懷來的歷史淵源乃至中國長城以北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