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甘肅張家川

甘肅張家川

日期:2016/12/16 19:21:0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甘肅張家川

張家川人民勤勞樸實,淳厚善良,崇尚禮義,熱情好客。既有秦隴山區勞動者不畏艱險,勇於斗爭的氣質,又有渭北勞動者溫柔蘊秀,開朗豪放的性格。  
  隨著社會的演進與歷史的變革,張家川縣人民在飲食、服飾、用具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 回族的飲食比較豐富,品種多樣。 茶為回族人民迎賓待客的佳品。飲茶則為日常生活中三膳習俗。不論平時或節日,凡是登門來訪者,都要砌茶相待。回族人砌茶比較講究,一般都使用蓋碗,通常把這種飲茶方式叫“刮碗子”。其中以“三泡台”碗子最為講究。砌茶時,水要滾燙以“牡丹花”開水為好。“三泡台”碗子是由蓋子、茶碗(底小口大)和底盤配套而成,造型古樸大方,精巧雅致。以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玲珑、粉彩和顏色 釉四大名瓷最受歡迎。




  張家川人設筵待客歷來豐盛。其筵席名目有“十三花、”十全“、”九魁“、”五碗“、”四盤子“、”四碗一鍋子“(冬天常用,盛四碗不同的菜,中間再上同質火鍋或砂質火鍋煎菜。)此外,還有燴菜(俗稱碗兒菜),是把肉片、豆腐干、粉條、紅白蘿卜條燴在一起,一人一碗,同時佐以米飯、油香、花卷、邊端邊吃、吃飽為止。燴菜在農村比較普遍。

  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翻越關山如同西出陽關、路過火焰山一樣,凝滯,沉重,盈滿淚水,充滿悲傷。
  關山,橫亘在我的家鄉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東北部,是一個不朽的存在。它的不朽,不在於擁有精致的廟宇,而在於它總承載悲傷的詩文,承載古老驿道的腥風血雨,承載一個民族的生命進程。在老輩人的眼裡,關山似乎是一個遙遠而可怕的夢。那時候,在閉塞的村子裡,敢於走出去闖天下的人是最勇敢有本事的,他們的第一站是翻越關山,到關中做點小本買賣,抑或為陝西人割麥子,憑自己的力氣,流血流汗,換來養家糊口血汗錢。
  在這裡,關山已成為地理上的極限,過了關山,便意味著一種人生意義的翻越,意味著背井離鄉的淒慘.

  在神州的版圖上,張家川地理環境十分獨特,像是安放在地圖上的一塊肥大的羊腿。它的東部邊界,是雄峻的關山山脈,逶迤連綿,成為甘肅與陝西的分界線。秦腔、花兒、信天游,伴著關山的森林濤聲,激揚兩地。源於關山的六條山梁,宛若手指,自東北而西南逶迤伸展;發源於關山西側的河流象一條條黃色的彩帶,蜿蜒曲折奔向太陽和月亮落下的地方,是渭河的發源地;一條條古驿道像紅線串珠一般,橫貫東西,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其間,自古以來即有良馬、皮毛之利,是一條重要的農牧業經濟帶。

 

南寧中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攝像及旅游專題片、企業專題片制作聯系方式:

電話:0771-5766111  5843766      QQ:741143338  260249318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