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北京市文物局:46處舊城沿街古建修門臉

北京市文物局:46處舊城沿街古建修門臉

日期:2016/12/14 20:13:31      編輯:古代建築史
      與以往不同,此次修繕工程首次打破了產權關系,市文物部門統一投專款對舊城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統一維修。而此前,根據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應由管理使用單位負責。由於這些單位重視程度不同,資金投入有別,街面上的文物古跡往往新舊不一,有些門面甚至常年得不到修繕。
    隨意在北京舊城的大街小巷轉一轉,沿街文物風姿各異。相對而言,文博類單位和公園類占用的文物單位門面都能維持起碼整潔,只是外牆偶爾出現了牆皮脫落等現象。其他管理使用單位“麾下”的文物單位外立面殘損程度不均。位於朝內南小街的一處近代建築,淺灰色的二層小樓民國風十足。然而細看會發現,灰色磚牆上出現豎著的斷紋,越出圍牆的飛檐上屋瓦不全。西交民巷素有晚清“金融街”雅號,這裡如今卻顯得有些破敗,大塊的灰色牆皮已經斑駁脫落,露出裡面的磚石,一些大門上居然還出現了噴塗的小廣告。
    “從世界各地到北京的游客,大多是通過街面上的文物認識北京古老璀璨的文明。由於旅途時間有限,他們難免‘以偏概全’。”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避免這種尴尬,文物部門首次投入專款,統一修繕門臉古建。這樣做,既可以展現文物建築的歷史風貌,改善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狀況及環境景觀,又可以實現文物保護工作由單體建築保護轉向點、線、面結合的區域性保護,形成具有保護價值建築、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城四個層次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
    從市文物局提供的名單中看,此次舊城沿街文物建築風貌維修工程涉及項目集中在東城區和西城區,其中東城區的國子監外牆、雍和宮、太廟、天壇等在內的知名文保單位的外立面均將進行修繕。西城區中,宋慶齡故居、皇城牆遺址、北海等文保單位的外立面也將進行修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修繕名單中,皇宮王府類的傳統古建築和民居四合院等近現代建築所占比例相當。
    “故宮[微博]、孔廟、國子監等古跡作為對外開放的文物單位,每年都會有修繕,所以外立面相對保存較好,不需要大修大補。”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社會單位占用的古建,每年投入有限,雖沒有嚴重安全隱患,但也存在不少細節需要修補。
    修沿街古建,並不意味著建“假古董”。市文物局表示,此次維修工程是本市為配合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做出的有力舉措。修繕主要是針對文保單位的外立面,有關施工單位將慎重研究施工方案,確保文保單位不會在修繕過程中遭到破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