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蕉城城區出發,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西行約60公裡,便到達閩東十大最美鄉村之一的寧德市蕉城區虎氵貝鄉文峰村。這個古樸的村落不僅是宋元理學名儒陳普的出生地,還是清代守台將領黃禮鉁的故裡,村裡至今仍存有許多與黃禮鉁有關的珍貴文物。
黃禮鉁故居的門扉有些老舊,往裡走上七八米,右手邊的門才是真正的大門。村主任黃則曉說,可能是因為古時有“紫氣東來”的說法,所以這座古民居建築有別於一般的古民居大門與大廳朝向相同的建法,而是采用大廳朝南、大門朝東的格局。
一牆之隔的另外兩座相連的故居裡,如今仍然居住著黃禮鉁的後人。熟悉歷史掌故的村民黃垂貴介紹,少年時期的黃禮鉁就胸懷大志,曾與友人說要考進士,並用砍刀在石頭上刻上“進士”二字,兩個字入石寸許,至今字跡仍在。清道光年間,黃禮鉁考取了武舉人,進而進京參加兵部會試,獲列一等,被朝廷分發福建省隨標。鹹豐年間,黃禮鉁擔任台灣水師協副將,此官職是清治時期全台海防軍事層級最高的武將,其統帥三標水營、數千名水師兵勇。
黃禮鉁在台10多年間積極進行軍中防務,堅決抗擊倭寇侵擾,為沿海安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多次受到褒獎。如今,黃禮鉁的後人仍保留著御賜給黃禮鉁及其家人的四道聖旨,村中還保存有儀仗銜牌等文物。清鹹豐年間,黃禮鉁擔任廣東水師陽江鎮總兵,署理廣東提督。得知台灣彰化發生叛亂,他當即入台督辦防務。在一次戰役中,黃禮鉁身受重傷,不治殉國。
黃禮鉁將軍墓位於當地文筆峰山腳下。這座由青色石材建成的古墓靜臥山中,歷經風雨的洗禮。2011年,這座古墓被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錄。
“近年來,我們正在收集整理黃禮鉁將軍的生平資料,將來還會組成考察組到廈門等地考察,搜集有關史料,加強對台交流。”黃垂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