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動態信息系統及監測預警系統》蘇州試點項目獲得國家文物局正式立項,標志著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蘇州經驗”已得到國家主管部門的認可,蘇州文化遺產事業邁上了一個更高的平台。
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州召開,國務委員陳至立向國際社會承諾,中國將建立高效的世界遺產監測預警系統。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以此為契機,協同市文物局,在全國率先啟動世界遺產監測作工作,把世界遺產預防性保護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經過最初兩年的探索嘗試,於2005年建立了遺產監測的專業機構——“蘇州市世界文化遺產古典園林保護監管中心”,並於2006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建立起世界文化遺產動態信息系統和監測預警系統。
自遺產監測工作啟動以來,除建立並運行監測系統之外,世界遺產古典園林管理部門還在制度和規范建設、技術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專業科研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高能力建設,以此提升和完善監測系統的功能,並高效地發揮系統運行的效能。2009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實施世界遺產公約定期報告(2003——2008)》充分反映了蘇州古典園林保護管理工作和遺產監測工作的優秀成績,得到國家文物局、江蘇省文物局的高度認可。
在努力做好遺產地內部的監測工作同時,世界遺產古典園林主管部門還積極履行遺產保護監測科研和人員培訓方面的國際義務。2007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類國際機構——“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蘇州)”在蘇州正式掛牌成立,並舉辦了一系列國際活動。特別是今年3月,由國家文物局、國際文化財產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ICCROM)主辦的“世界遺產監測管理國際培訓——以中國為例”培訓班在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蘇州)舉行,取得巨大成功。來自8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文化遺產地及研究機構的22名學員參加了培訓。蘇州古典園林保護監管中心為學員作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監測與管理》專題講座。無論是培訓班地點的選擇,還是專題講座的安排,都體現了國家和國際的權威機構對世界遺產監測“蘇州經驗”的認可。
國家文物局會同國家財政部經過多次實地考察,確定“十二五”期間的重點課題《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動態信息系統及監測預警系統》試點項目設在蘇州,成為近幾十年來蘇州園林保護事業中承擔的第一個綜合性國家項目。該項目要求蘇州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操作指南》、國家《文物保護法》等的相關法規要求,運用先進的國際理念和科學技術,充分吸納近幾年來國內外世界遺產保護研究的成果,經過多學科、跨領域的綜合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技術和管理路線,在2012年底前建立起一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的技術指標和標准、規范體系,適用於在全國運用,從而有效提升全國世界文化遺產科學化保護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