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肇慶神秘崖鷹樓留下迷霧重重

肇慶神秘崖鷹樓留下迷霧重重

日期:2016/12/14 18:42:17      編輯:古代建築史

崖鷹樓木樓梯的扶手采用名貴的坤甸木

崖鷹樓木樓梯的扶手采用名貴的坤甸木

崖鷹樓做工考究奢華,肇慶民間傳聞樓內有藏寶

崖鷹樓做工考究奢華,肇慶民間傳聞樓內有藏寶

建於民國早期的崖鷹樓,采用的是肇慶地區難得一見的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

建於民國早期的崖鷹樓,采用的是肇慶地區難得一見的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

    來到城區十字路,記者看到崖鷹樓這座民國時期的洋樓被四周高大的樓宇所淹沒,孤獨而神秘。這座距今已有90多年歷史的崖鷹樓,論其建築工藝和奢華可以與城區正西路的“翕廬”相媲美,外界卻極少有人知道它的廬山真面目。

    崖鷹樓是何人所建?時至今日,肇慶的史料中都沒有記載,肇慶市的文博專家也不知曉。

    在崖鷹樓周邊的城區十字路、娛家巷等街巷的老者口中,至今還流傳著崖鷹樓內藏寶的故事,給這座古老的豪宅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1、發現:崖鷹樓裝飾奢華風格獨特

    崖鷹樓是一幢民國時期的建築,它樓高兩層半,主體建築面積約300多平方米,保存得基本完好。從崖鷹樓四周殘存的門樓和圍牆等建築來看,它的占地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

    崖鷹樓的大門口、陽台等處修建了許多羅馬石柱,窗戶全部安裝了彩色玻璃,地上鋪著從歐洲進口的地板磚,就連樓內的木樓梯扶手也使用名貴的坤甸木制作。從其奢華程度、建築風格判斷,當年修建崖鷹樓者不僅腰纏萬貫,而且是位見過大世面、具有生活品味的貴人。

    肇慶市博物館原館長馮詠浩也曾經參觀、考察過崖鷹樓,他告訴記者,崖鷹樓建於民國早期,距今至少有90年歷史。

    崖鷹樓采用的是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這是十六世紀以後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許多天主教堂使用,但在肇慶地區的民國建築中較少見。”十幾年前,馮詠浩曾經陪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專家考察過崖鷹樓,“古建築專家阮儀三稱贊崖鷹樓保存完好,采用哥德式建築風格,在全國都不多見,可以與肇慶城區正西路的民國建築‘翕廬’媲美。”

    2、探尋:何人所建?史料無記載

    崖鷹樓樓頂安裝著一個碩大的銅質老鷹,肇慶百姓因此稱之為崖鷹樓。在民國早期,能夠投入巨資修建崖鷹樓者一定非富即貴。但讓記者不解的是,肇慶史料中沒有記載崖鷹樓的修建者是何人。

    記者先後向肇慶市地方志辦公室、肇慶市文廣新局文物科、肇慶市博物館的負責人請教,他們都稱因肇慶史料中沒有記載崖鷹樓,也派人專門調查過崖鷹樓的歷史,也沒能了解到崖鷹樓是何人所建。

    為了求證崖鷹樓的修建者姓甚名誰,記者采訪了崖鷹樓周邊十字路、城中路等路段的多位老者,他們只聽說是位國民黨將軍修建了崖鷹樓。九旬老者梁鑒泉提供了一個信息,“我在十字路生活了一輩子,知道修建崖鷹樓的人叫李光濱,他是高要白土人。1943年,日本鬼子侵占肇慶後,崖鷹樓被霸占,變成了日軍司令部。日本仔投降後,李光濱一家人又返回崖鷹樓居住。解放前,他帶著全家人逃走後再也沒回來過。”對此說法史料並無記載,還有待考證。

    3、據說:蘇姓民國將軍修建崖鷹樓

    為了了解崖鷹樓的歷史和當年的修建者,記者曾多次前往,但每次崖鷹樓都大門緊閉。直到今年春節後,記者再次來到,碰上一位中年男子打開了崖鷹樓的大門,他提供了一些有關崖鷹樓歷史的線索。

    這位姓吳的先生自稱是崖鷹樓的產權人,“1992年,我花了近百萬買下崖鷹樓。”據吳先生回憶,當年,他辦理崖鷹樓的房產過戶手續時,見到了崖鷹樓修建者的後人,“我記得他姓蘇,大概50多歲,他說崖鷹樓是他的祖父所建。他的祖父是高要白土人,曾經是國民黨軍隊中管理財務的將軍。”

    吳先生曾經追問當年修建崖鷹樓者的名字,“但是這位蘇先生就是不肯說,只說崖鷹樓是1928年開始修建,1932年才完工。”

    根據吳先生的回憶,崖鷹樓的修建者是位姓蘇的民國將軍。但記者了解到,肇慶史料中記載了余漢謀、唐雲山和林烈等民國將軍,並無姓蘇的民國將軍。

    對此,肇慶地方志辦公室業務科科長吳才認為,這位蘇將軍是民國早期的將軍,解放前應該已經脫離了軍界。“蘇將軍的後人也比較低調,返回肇慶出售崖鷹樓的時候,沒有向肇慶文史部門介紹先輩修建崖鷹樓的情況,使崖鷹樓的歷史記載出現了空白。”

    傳聞:崖鷹樓內有藏寶?

    解放前夕,崖鷹樓人去樓空,但關於崖鷹樓內藏寶的說法至今還在流傳。

    家住城區娛家巷的陳道平老人告訴記者,他的父親解放前是民國高要縣的官員、律師,“我聽我的父親講過,崖鷹樓是位國民黨的師級將軍修建的。他解放前逃離肇慶,只帶走了金子和珠寶,把不能帶走的現大洋一籮筐、一籮筐地倒進崖鷹樓內的水井裡。”

    家住城區十字路的梁鑒泉老人也聽說過崖鷹樓的水井裡藏著好多大洋。崖鷹樓現在的產權人吳先生是土生土長的肇慶人,“我購買崖鷹樓之前,也聽說過崖鷹樓水井藏有銀元,後來去找過,但沒發現。”

    據記載,解放以後,崖鷹樓是高要縣委的辦公樓、宿捨。直到上世紀80年代,政府落實華僑房產政策,才將崖鷹樓歸還給當年的產權人。

    記者在崖鷹樓裡四處尋覓,也沒有找到那口傳說中隱藏銀元的古井。崖鷹樓水井藏寶的傳聞到底是子虛烏有,還是確有其事?崖鷹樓修建者的後人後來有沒有取走水井裡的寶貝?這些傳聞和謎底還有待後人證實和解開。

推薦閱讀:

江都郭村 紅色熱土

莆田古街

三河古鎮街巷阡陌的歷史回音

祠堂門為何上黑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