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在保護民居修復項目中創造了麗江模式
日期:2016/12/16 18:44:38   編輯:古代建築8日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遺產保護民居修復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2007年遺產保護優秀獎”頒獎後,理查德·恩哥哈特9日連續到麗江的束河、白沙、大研等古城鎮進行了考察。他說,與3年前相比,麗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次來一定要到老百姓居住的鄉村裡,把古老鄉鎮的現狀記錄下來,不僅要為日後的保護工作留下參照,也要對過去的保護工作進行評價。
在束河古鎮仁裡村的王家老院,理查德·恩哥哈特向業主王仕堂仔細詢問了老房的修繕情況,並仔細看了房屋過去和現在的對比照片。他發現,王仕堂家開了一個有關茶葉的小博物館,陳列了一些史料。王仕堂說,自己與朋友弄起了一個小型“茶馬古道”博物館,讓游客在參觀民居的同時,還能了解有關歷史。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遺產保護管理局局長和仕勇介紹,像王仕堂家這樣的情況在麗江很多,一些修復的老屋在主人的打理下,增加了不同的歷史、文化特色,非常受游客喜愛。他說,比如在麗江古城裡有展現納西婚俗風貌的“納西喜院”、展示納西族傳統編織工藝的“編織院”等,民居的主人已經得到效益,這說明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些在發展旅游與文化保護上尋求較好平衡的探索有了收獲。
理查德·恩哥哈特說,麗江原住居民和政府之間的合作再加上外來的專家、捐助者的支持,搭建了一個更寬闊的遺產保護方法的基礎框架,是麗江古城遺產保護模式的延伸和擴充,是符合世界遺產保護綜合規劃的,值得向全世界遺產地推廣。
不過,理查德·恩哥哈特也提出了一些需要繼續加強的工作。他說,需要加大在修復過程中對傳統材料和工藝的使用力度,盡量不要用水泥等材料;使古城裡的原住民數量不斷上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