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解縛石畔故事
日期:2016/12/14 18:40:04   編輯:古代建築史 天柱山下,風景秀麗的千年古寺三祖寺大雄寶殿後,有一巨石斜臥崖壁下,上鑿“解縛”兩個大字,僧璨為道信解縛救贖心靈的一場公案被鑿刻於此,引得世人流連探訪。
話說隋文帝楊堅平陳後,一統江山,天下初定,物阜糧豐,朝野歡慶。謹記佛教對其登基起著推動作用的隋文帝,上台後頒诏各地廣建塔寺,廣度僧尼,廣譯佛經,廣塑佛像,大行布施。一時間崇佛敬佛之風日盛。
隱身於天柱山的僧璨,此時接引學人,說法傳禅,聲名遠播。隋開皇十二年(592),蕲州幽居寺十四歲的沙彌道信前來山谷寺拜師,禮谒三祖,求三祖慈悲賜解脫法門。僧璨問誰人縛,道信答無人縛,僧璨一句“既無人縛你,那你又求何解縛?”道信於言下大悟。感師法雨之恩,後隨三祖修學九載,並接受了《信心銘》所講理論開示。
解縛石
芒鞋雲山,道信在天柱山麓找到了解縛的鑰匙,有了理想佛園皈依。一代禅師,走在蒼茫大地上,外乞素食以養色身,內乞佛理以養慧命,雖然全部家當不過一雙芒鞋與衣缽等簡約的行囊,然其身心的安詳與精神的富足又豈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夠體味?
人生遭遇挫折時,該如何面對?名利場中如何學會放下名聞利養?在科技發展帶來醉生夢死的物質享受之時如何拯救陷落的精神?解縛石畔的故事,讓人明白:現代人放不下的事物太多,一旦打開慧眼,沖破迷惘,放下執著,心靈獲得救贖,山河大地廓然清朗,原來以往的愚癡、執著與荒唐均是作繭自縛,有所放下,生命就會展現出全新的境界,而解縛的鑰匙其實就在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