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三百多年的海口木兌古村古建築

三百多年的海口木兌古村古建築

日期:2016/12/14 18:39:39      編輯:古代建築史

海口木兌古村

    木兌村,位於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西南,與定安縣龍湖鎮毗鄰,是一座經歷了300多年風雨的古韻小村。

    村子不大,卻可見古木參天,村內保存著三百多年前的古牌坊、古建築、古井等,其中一座由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古牌坊——“百歲坊”距今已有235年。

    探訪木兌村,不僅能夠感受到人文古跡散發的悠悠古韻氣息和淳樸的民風,鄰裡和睦,讀書風氣鼎盛的故事,更是代代相傳。

    村名由來有講究

    採訪時,對木兌村歷史文化頗有研究的76歲村民高榮家介紹,木兌村現有王、吳、高三個姓氏聚居,共77戶378人,其中除了1戶姓王,3戶姓吳,其余都是高姓人口。

    據史料記載,瓊島高姓始祖是自高姓授姓起的第七十七世孫高天宜,天宜字賜名謚尚義,原是一位朝廷命官,政和元年(1111年)由閩(福建)遷瓊,調任瓊州靖海郡節度使兼經略安撫使,是為當時瓊島百姓的地方父母官。為政期間,深得同僚贊許,造福地方,黎民擁戴。其卒後墳塋地位於文昌青山嶺,享年82歲。

    順治四年(1648年),瓊二十二世祖增公任襲衛指揮使,誥授明威將軍,任職期間,為人明允豁達,剛正不阿,德行可欽,眾口皆碑。增公告老還鄉後,帶著家眷族人尋覓養老之地。起初,覓得初址難以避風遮日,毒蛇、山豬、黃麝遍地都是,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後來,增公請來風水名師點撥,選定現址,建宅定居。村民們認為,木兌村之名的由來,便是與風水學知識有關。

    高榮家為記者解釋,從風水學的角度來看,“木”代表東方,意為太陽初升,萬物俱蘇,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兌”代表西方,西則為金,因為日落而清涼,金性冷肅,是兌金聚銀的要地,因而村名定為木兌村。

 

    如今,雖經歷300多年風雨侵襲,當時入村的祖宅迄今尚存,只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本兵侵襲,進村燒殺搶掠,祖屋一半已燒為灰燼,另一半還保留著火燒的痕跡,村民們捨不得拆除,半間屋子一直保存到今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