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橫沙會”重溢古村書香
日期:2016/12/16 18:18:54   編輯:古代建築昨天,第二屆橫沙書香文化節在黃埔區大沙街橫沙社區熱鬧開幕。一連三天,橫沙28個鄰近社區近萬群眾將參與這一盛會。
“橫沙村書香節起源於每年正月廿四舉辦的傳統‘橫沙會’”,修撰村志的羅耀良老人告訴記者,現有6000多名固定居民的橫沙是黃埔最大的村落之一,始建於北宋,村內有條獨一無二的書塾街,現長約230米,保存了52間私塾、書捨和公祠,大部建於元代,清代各時期重修。書香蕩漾,橫沙出了不少人才,其中就有大理學家朱熹後人、文天祥的老師朱澄。現在,已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書塾街上,部分宗祠、書塾經重修有的作為鄉人共同日常活動場所、有的用作圖書館、有的作為老人活動中心,文化氣息在橫沙街處處浮現。
“橫沙會”最晚從清代開始,以往活動以抬菩薩巡游、宗祠拜祖、醒獅曲藝表演和制作特色食品、開設祠堂宴等為主,這是全村共同喜慶的大事。相鄰各鄉親友紛紛來賀。2008年,村裡將“橫沙會”更名橫沙書香文化節,文化廣場上各種文藝表演和書香街內各項文化交流活動賦予了傳統古村會新的文化內涵。
今年書香節的內容有:象棋擂台賽由中國象棋大師應戰區內象棋高手;群眾文藝表演有書畫揮毫、大型歌舞、民族管樂、傳統魔術等;民俗文藝匯演有醒獅、太極、腰鼓、粵曲傳統文化節目。光是醒獅采青就很有特色,除了在祠堂起舞,也會到村內各家各戶上門采青,以示喜慶。活動持續三天,還將大排祠堂筵席,免費招待社區長者等。橫沙的祠堂宴也很具鄉土特色,全由本村巧婦煮就,由與“黃埔炒蛋”齊名的“橫沙扣肉”唱主角。
書香節上還增加了手工藝品展示環節,村裡的婦女制作了數百件微型手工藝品,展示了民間工藝的活力。“故居喜迎親”就是她們制作了近一個月的得意之作(見上圖),逼真而細膩地重現舊時娶稼場面。大到三間兩廊的典型民居、小至一件小小的嫁妝纖毫畢現。
“美中不足的是,有好些傳統活動已逐步消亡,”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有專家表示,“例如橫沙會各家都制作富有特色的傳統炒米餅招待親友,現在做的人越來越少,許多年輕一代連‘餅印’(餅模)都不知道;‘保留項目’包粽子也越來越少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