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四川發現距今4千多年寶墩時期窯址

四川發現距今4千多年寶墩時期窯址

日期:2016/12/15 15:11:17      編輯:古代建築

   為配合成綿樂鐵路修建,四川成都市考古隊對鐵路沿線可能出現的地下古跡進行提前探測。春節前,在新津縣花源鎮聯合社區10組鐵路線即將經過的一片農田下,發掘出一個面積約1300平方米的寶墩時期(距今4000多年)遺址。前日(20日),一個“新鮮”出土的小型陶窯,更是讓考古專家興奮不已:這個堪稱“成都第一窯”的發現,填補了寶墩時期窯址的空白。

  農田之下

  隱藏著古老制陶作坊

  昨日(21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1300平方米的發掘場地被分成了12個長方形的探方。“經過兩個多月的發掘,目前遺址文化層已清理到第六層。”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現場負責人謝林稱,此處遺址時代的延續,從距今4000多年前的寶墩文化一直跨越明清時期。由於此地原為農耕地,最上面的明清時期文化層已被破壞。

  在一處工人正清理的灰坑中,堆積了不少陶器殘片。謝林解釋說,灰坑是古人們用來集中掩埋那些被損壞的陶器。在探方底部,還殘存著大面積的紅燒土,現場還被劃出窯址的位置及房屋基槽。“這個區域也許是一個陶器作坊。”看著發掘現場的布局和大量的紅燒土層,專家們作出了初步推測。

  小巧陶窯

  竟是“成都第一窯

  “最能說明這點的,是我們最新發現的一個保存完好的陶窯遺址。”在編號為TN2E1的探方內,一名工人俯下身子,用鋤頭小心翼翼地刨出一個圓形土洞內的泥土。這個鑲嵌在梯形淺坑內的土洞,約半米深,洞底與另一個直徑約90厘米的圓坑相連。“據我們目前掌握的資料,這個陶窯應該是目前發現的成都最早的窯址,可以說是‘成都第一窯’。”謝林興奮地說。

  經測量,這個窯址加通道長1.75米,圓形窯室直徑90厘米,內實外空,中間實心的圓台為窯床,專門放置燒制的陶器,而圓環形的空心部分則為窯爐,上躥的火苗在窯床外圍形成受火面,保證陶器四周都能被均勻烘制。考古專家表示,這在當時制窯技術中算是先進技術了。“這是一個單室雙火道陶窯,窯室旁邊那個半米深土洞,就是當時放置柴火的進火口,稱為火塘。”謝林說,考古人員還從窯床上發現了一些燒制後殘存的陶片。從該窯址的形狀大小分析,該窯在當時應該是專門用於燒制小型精品陶器的。

  制陶作坊

  與寶墩古城遺址有關?

  在附近的民房裡,考古人員正對一些陶器殘片進行初步修復,一個較完整的陶井已經成型。據謝林介紹,該址還在繼續發掘,並有可能擴大發掘面積。目前除了寶墩文化層發現的數個堆放廢棄陶器的灰坑外,該處還發現了五處西漢末年、東漢初年的古墓,其中四個木椁墓一個瓦棺墓,出土了大量五铢錢、陶罐、陶井、陶灶及鐵刀、鐵犁等隨葬品,並有銅制的“帶鉤”。“帶鉤就是腰帶上的鉤子,當時的銅器很珍貴,因此可以判斷墓主人比較有錢。”謝林說。

  由於著名的寶墩古城遺址就在新津縣城西北的龍馬鄉寶墩村,因此有人猜測聯合社區10組的寶墩文化遺址與古城有聯系。對此,謝林表示,由於該地距寶墩古城尚有一段距離,兩者之間是否有直接聯系,尚需進一步考證和研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