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武當山映象

武當山映象

日期:2016/12/15 0:36:09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一、武當山名

武當山山名的由來是個有趣的話題。通常的解釋是,武當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場,“非真武不足當之”,但這明顯是後人附會之說。因為,從武當山道教歷史來看,玄武(即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道升登仙界的故事,是北宋後期才逐漸演義出來的,現在能看到的北宋初期之前記述武當山的文獻資料,都沒有提及玄武。但在《後漢書》、《水經注》等古籍中都明確提到了武當山。戰國時期,武當山地區是楚秦交戰的前線,當時附近已設有武當縣,估計到了東漢,縣名被延伸用到了山名。至於“武當”二字,則可能和“巫丹”諧音,即武當在 “巫山”“丹水”間,也有可能秦楚紛爭時取“以武擋敵”之意,但這也僅是揣測,無可考證了。
史料記載,自漢以來,武當山都有高人隱居修道,唐末宋初時,已有人將武當山列為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一,但當時的宮觀都是簡陋的茅庵巖廟,也未祀奉玄武大帝。北宋後期即徽宗時,道教經書中開始將傳說中的玄武神與武當山聯系起來,這或許是兩者的名稱中都有一個”武“字的緣故,當時,玄武因避諱的緣故,已改稱真武了。南宋時,真武信仰開始脫穎而出,武當山作為真武大帝的本山,香火也日漸旺盛,這也可能和當時宋、遼、金對抗的大局有關,傳統思想中,玄武屬北方,真武作為北方的守護神,寄托了統一北方的美好願望。入明以後,由於統治者對真武的尊崇,武當山被封為"太岳"、"玄岳",成為"天下第一名山",朱棣"北建故宮,計議南修武當"的決定,使武當山稱為皇室家廟,方圓八百裡的武當山”五裡一庵十裡宮“,形成規模宏大的道教建築群。

 

 

二、武當景區概述

武當山景區禁止自駕車輛進入,如果游玩時間超過一天且希望在山上過夜的,則必須停車在山門附近的停車場,購票後換乘景區大巴到瓊台或南巖。不過,從景區大門直達南巖的大巴班次較少,需要中途在太子坡轉車,這種安排對提箱帶包上山的旅客是個不小的負擔。另外,武當山各景點相隔較遠,都需乘景區大巴經盤山公路方能到達,暈車族需要提前做好准備。羅列一下各景點間乘坐大巴所需時間:

景區大門到太子坡約20分鐘,太子坡到瓊台約30分鐘,太子坡到南巖約30分鐘(約25分鐘時途經紫霄宮)。

 

 

三、武當山食宿

1、南巖的食宿比瓊台要豐富些,人氣也更旺,有農家樂十數家,南巖有兩家賓館在攜程上評價不錯,一是南巖客棧,一是太極會館。我們選擇的南巖客棧是沿山勢往下建造的,即建造在山坡上,地面上是餐廳,地下兩層是住宿區,這種結構帶來的最大問題是,一旦遭遇雨天,山間的潮濕之氣會彌漫到整個客棧,我們到武當的前一天,恰逢大雨,盡管後幾天都不下雨,但房間仍非常潮濕,影響到住宿的心情。從外觀上判斷,太極會館可能是南巖最好的賓館了,其他的農家樂估計也都還不錯,價格會便宜不少。
2、南巖客棧的餐飲水平也很一般,我們嘗試了一頓午餐和晚餐後,就另找了客棧邊上的一家“武當飯店”就餐,這家武當飯店雖然店面不大,卻是景區的十星經營戶,趙老板為人非常熱情周到,菜品美味可口,價格也合適,傍晚時分,太陽偏西後,在街邊擺出兩桌山民的農家樂,耳聽山間知了的铿锵鳴叫,眼觀烏鴉嶺的夕陽山景,一解白天爬山疲乏,非常惬意。飯後,趙老板還會送上水果和茶水供我們納涼聊天,在武當飯店的這兩晚用餐,感覺很棒。
3、瓊台:從瓊台可乘索道上金頂,此地四面環山,極目群山連綿,風景極佳,新建的瓊台中觀和索道站點,蔚為壯觀,周邊環境亦整理得舒暢干淨,與南巖相比,這裡未見農家樂住宿,只有一家園林式的瓊台賓館,估計價格不菲。

 

 

四、武當山旅游大致規劃

一般來說,在武當山旅游,至少要兩天時間,但也有只顧暴走而無暇感受風景的游客可以在一天內走完大多數景點的,我根據這幾天的經驗開出的一日游安排是:早8點前趕到瓊台乘索道上太和宮及金頂,然後走清神道經朝天宮、榔梅祠到南巖宮,從烏鴉嶺乘車經紫霄宮到太子坡,這樣一天可以走完,不過,這種行程基本上是不大能體會到在武當行走的樂趣的,並不推薦。

 

 

五、行走景點後的點評

(一)南巖宮景區

1、烏鴉嶺是景區公路的終點,從這裡可去往兩個景點,經南天門可前往南巖宮,經榔梅祠可前往太和宮及金頂。
2、過南天門有一小道通往太常觀,大多數游客會忽視這個小景點,確實,太常觀是個很小的道觀,只一個院落中有一個正殿加兩個偏殿,但卻是一個很古樸的明代古建。
3、南巖宮的整體布局依山勢蜿蜒而成,不限於在一塊平地上構建規整的宮觀,非常靈活。印象較深的有:

(1)兩個碑亭裡的明代石碑都很巨大,從石碑的規制可以看出南巖宮曾有的顯赫地位,碑亭是近期修補過的,藍色的琉璃瓦頂在陽光照射下,感覺是溫暖的,很奇特;

(2)正殿玄帝殿正前方的台階下有一口甘泉,這種布局並不多見,可能是古代道人修行生活取水所用;

(3)玄帝殿後面即是南巖絕壁,元代修建的“天乙真慶宮”石殿便憑空坐落在這懸崖硝壁之上;

(4)“天乙真慶宮”石殿最出名的即是絕壁上突兀而出的“龍頭香”了,“龍頭香”其實是一座雕龍石梁,也是元代所建,石梁懸空伸出約3米,寬僅30厘米左右,石梁盤龍護體,龍首昂起,穩穩托起一香爐,渾然一體,在絕壁上極為奪目。

(5)“天乙真慶宮”石殿的皇經堂、兩儀殿也都是古建,裡面的塑像極為精彩傳神,是整個武當山中見到的做好的塑像了。

(6)石殿的工作人員都極熱心於引導游人花錢投幣敲鼓等低俗迷信活動,古建的神聖莊嚴之氣蕩然無存,頗為遺憾。

(7)從石殿出來,不必從原路返回烏鴉嶺,可從飛升台一路繞山而行,經榔梅祠回烏鴉嶺,雖然翻越山頭有點累,但沿途山景變幻,風景之佳足以彌補腳力疲倦了。

(8)榔梅祠是在舊址的基礎上重建的,據說是張三豐修行生活的地方。榔梅祠適合遠觀,青翠山林中點綴出幾處紅牆宮殿,極為奪目。我們隔天曾下到山底的天一湖,從湖面上看山腰中隱現的榔梅祠,一屏巨大翠綠的山體中透出一點紅色,非常美。

 

 

(二)朝天宮、太和宮及金頂

1、從榔梅祠到朝天宮這一段山路很長,山間林木蔥郁,空氣清新,從朝天宮開始,有兩條路可上太和宮及金頂,清神道較平緩,明神道則需經過三個天門才能到金頂,其實就是翻越三座山頭,這一路上的台階比較多、比較長也比較陡,很考驗體力,我們選擇了走明神道,以堅定的信仰爬上金頂。
2、經過三天門後離太和宮就不遠了,因為海拔升高,一路視野也開闊起來,層疊的群山開始進入視野,而山巅之處的太和宮也隱約可見了。
3、過朝聖門後就進入太和宮外圍了,這裡比較出色的建築是皇經堂(即白玉京中)和轉運殿,這些都是明代古建,琉璃瓦頂沿山勢曲折,四處群山圍拱,實足壯觀。
4、從太和宮上金頂是要另外買票的,27元/人。上金頂其實就是攀登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這裡基本上是武當群山的最高峰了,明永樂年間,在山巅建起供奉真武大帝的銅鑄鎏金大殿(金殿),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巅搭起體量這麼大的銅殿,堪稱壯舉,天柱峰頂也因此被稱為金頂。
5、天柱峰四周是被城牆圍起的,從城南的南天門進去,沿石階經靈官殿可登臨天柱峰頂。這明永樂年間修築的城牆,所圈起的一方天地名曰紫金城,其最高處便是金殿所在。
6、從太和宮可以乘纜車到瓊台,一個群山圍抱的山坳中,出索道站後可去游覽瓊台中觀,這是在原址基礎上新修的道觀,依山而建,風景極佳,這個道觀應該是武當新建宮觀中最好的一個。

 

 

(三)紫霄宮、太子坡(復真觀)和天一湖

1、紫霄宮和太子坡(復真觀)都是明清時建築,但大多破損,近年來都已經重新修繕過。
2、紫霄宮的紫霄大殿氣勢極宏偉壯觀,殿後的高台上有二層小樓父母殿,可登樓遠望,一舒胸懷。
3、太子坡(復真觀)是依山勢在很陡的山坡上建起的,所以有蜿蜒曲折一路向上的九曲黃河牆,復真觀值得細賞的有山門龍虎殿、五雲樓的一柱十二梁、祖師殿和太子讀書殿。
4、天一湖其實就是山坳中的一個水庫,據說此處自古就是用來蓄水的,現在是新修了水泥大壩了。從烏鴉嶺的天乙洞一直向下走,到天一湖後再沿山路可到五龍宮,大約7公裡山路,因為路程較遠(來回15公裡),五龍宮那邊的宮觀還在修繕中,所以目前走這條路的人很少,我們兩個人去天一湖的路上未遇見其他游客。天一湖上方就是榔梅祠、南巖宮石殿以及飛升台這些景點所在的山峰,大壩將山間溪水蓄起後,壩下的峽谷便無水流淌,形成一條長長窄窄的通道,此地環境清幽,人跡少至。

 

 

(四)玄岳門
1、玄岳門是明朝時的武當山山門,是古時登臨武當山的第一道神門。距景區新山門大約3公裡路,因為在景區外,即使是免費,現在大概也很少有人來參觀,只靜守在316國道邊。
2、在316國道邊還有一個遇真宮,頗有些來歷,現在因為丹江口水庫作為南水北調中線的水源地,水位要抬升,所以,遇真宮正在整體搬遷中,這次也未能遇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