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仙塘明代古城經歷數百年滄桑

仙塘明代古城經歷數百年滄桑

日期:2016/12/14 18:33:27      編輯:古代建築史

漳州仙塘明代古城。沉建聰 塗木通 塗梅生 攝

    漳州诏安縣橋東鎮仙塘村,有一座始建於明代的古城,名叫仙塘古城,雖經歷數百年滄桑,但雄風依舊。

    該古城用條石依山而築,居於仙塘村落小山丘上,與村落相連,周長約400米,城牆高5.5米,厚1.17米。有東、南二門,南門匾刻“迎薰”,旁款“乾隆七年孟冬重建”﹔東門匾刻“朝陽”,旁款“旨大清壬戌年十月丁未重興。”城門都有內外二重,外門拱圓形,內門方形,皆高2.2米,寬1.28米,厚1.17米。城中有一座小廟,祭祀火神。古城貌似蓮花花蕊,周圍居戶卻似花瓣,古城門樓上一棵數百年滄桑的古榕樹,枝根蔓延,根包城牆,古樸蒼老。數百年來,古城形成一道鑲嵌在仙塘古村落的奇特景觀。2005年,該古城被诏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仙塘塗氏家譜》稱,該古城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為當地百姓所建。建造古城的目的是用於貯存糧食和防倭抗倭。據史料記載,明代倭寇多次入侵福建東南沿海,有記載的就達30多次,居民受災嚴重。而仙塘古城因有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和特殊的軍事防御作用,史料中沒有被攻陷的記錄。仙塘古城還具有研究我國抗倭歷史的重要文化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