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南俞村錢宅
日期:2016/12/14 18:42:27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古銀杏林的深處,那些掩映在樹蔭裡的古宅一直默默地駐守著歲月。我曾經無數次從錢宅的大門口經過,卻從來沒有想過這樣一座老宅會有那麼多精彩的過往在等著我去挖掘探究,直到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又一次帶著好奇心走近她。
前幾年,錢宅經過重新修繕,外觀上已經很難看出她的真實“年齡”了,然而一跨過那道門檻,就能清楚地感受到時間留下的痕跡,這是一種外力無法掩飾的印痕。規整的石子鋪就的小路通往堂屋,兩邊是庭院,長滿了草,還有各式的盆景裝點,柱子是木頭的,上面布滿了斑駁的痕跡,台階的邊緣也已經被一百多年來人們進進出出的腳步磨去了稜角。
今年62歲的錢方廷告訴我,南俞村以前有一位姓錢的老人,生了四個兒子,現在南俞村的錢姓都出自這四家,因此,南俞村錢姓都是同宗同祖的,這座錢宅就是其中的一個祖先,俗稱“牆門堂”。
錢宅建於清朝,距今有近200年歷史了,呈三進一折的布局,每進中間都是堂屋,兩邊各有兩個房間,三進的堂屋是相通的,叫穿堂。每一進的牆門上方都刻有字跡。許柏良老人今年74歲,雖然不姓錢,但卻是實實在在的錢宅人,他從10歲到錢宅生活,至今已經60多年。“第一進是平常自己家裡人活動的地方,布置得一般性,第二進是招待客人用的,以前堂屋裡還設有茶亭,外面有夾弄,種些花草樹木,客人就可以在堂屋裡欣賞到外面的美景,很惬意。”在第二進的堂屋正中間,掛著有“衣錦堂”三個大字的匾額。據說,這裡曾經走出了四位八品以上的官員和六位秀才以上的文人,“衣錦堂”也因為他們的衣錦還鄉而得名。
如今的錢宅,除了老宅本身,還是南俞村古文化的代表,收藏了很多以前的老東西。在第三進堂屋裡,還有村民自發拿來的蓑衣、石臼。許柏良說:“文革的時候,很多以前的東西都被破壞了,有人把祖宗圖像和族譜藏在自己家的衣櫃裡,才能保存下來,一些不好放的匾額什麼的,都在那個時候被毀了。”
讓人欣慰的是,古老的南俞錢宅並沒有被人遺忘,2003年8月,她被長興縣人民政府立為長興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繼承歷史又有了新的希望。
現在的錢宅中只住著4戶人家,大多數是老人,年紀最大的已經有90歲。“老喽,就怕以後這老房子啊,沒人住喽!”許柏良一邊說著一邊靜靜地看著自己生活的這座老宅,語氣中充滿了留戀和希冀。
推薦閱讀:
河北董子故裡舊縣村
東莞企石江邊村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鐵爐清夢
張家口掄才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