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用建築銘記抗戰歷史

用建築銘記抗戰歷史

日期:2016/12/14 18:39:3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城新四軍紀念館紀念雕像

    到2014年7月7日,距離抗戰爆發已過去了77年。作為一名建築學人,我希望民眾能在抗戰建築中,去感受那段歷史。

    建築與戰爭似乎並不相關,但縱觀中外,戰爭常常以建築物的損毀為代價,建築也能讓人們銘記歷史。用事件建築來紀念一個民族的抗戰,是一種智慧的選擇。倫敦的“二戰英國空軍紀念碑”,法國諾曼底的“卡昂和平紀念館”,美國華盛頓的“二戰紀念廣場”、“羅斯福紀念公園”,波蘭華沙的“華沙起義紀念碑”、德國柏林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俄羅斯莫斯科的紅場衛國戰爭無名烈士墓,都是以建築為載體。


    為在中國推動抗戰紀念建築的文化傳播,《建築創作》雜志社組織全國近百名建築、文博及抗戰研究專家編寫了《抗戰紀念建築》。在建築上留下的斑駁影像,讓不容置疑的真相撲面而來。這裡有讓人壓抑得透不過氣來的圖景:北平淪陷,莊嚴的天安門上掛起了“建設東亞新秩序”的標語,日軍揮舞著大刀,驕傲地騎在紫禁城的石獅上,數以萬計的北平人重復著東北淪陷後的生活。《抗戰紀念建築》一書不僅用建築,更用經典戰役及英烈面孔回答了一系列拷問國人良知的問題,因為遺跡及紀念建築構築了一幕幕值得探尋的時空絕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