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是我國園林建築藝術的集成時期,此時期除建造了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之外,封建士大夫們為了滿足家居生活的需要,還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為骨干、饒有山林之趣的宅園,作為日常聚會、游息、宴客、居住等需要。
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園林,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近郊,與住宅相聯。在不大的面積內,追求空間藝術的變化,風格素雅精巧,達到平中求趣,拙間取華的意境,滿足以欣嘗為主的要求。
宅園多是因阜掇山,因窪疏地,亭、台、樓、閣眾多,植以樹木花草的"城市山林"。在數量上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其個比較集中的地方有北方的北京,南方的蘇州、揚州、杭州、南京。其中江南的私家園林是最為典型的代表。
江南私家園林是以開池築山為主的自然式風景山水園林。江南一帶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又有玲隴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園材料,這些都為江南造園活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江南園林不僅在風格上與北方園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區別。江南園林以揚州、無錫、蘇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為主,其中又以蘇州、揚州最為著稱,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園林則又以蘇州為最多。為此,蘇州又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稱。
文化古城揚州,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小園林已有百余處,為此,有"揚州以園事勝"的說法。由於揚州地處南北之間,它綜合了南北造園的藝術手法,形成揚州園林具有所謂北雄南秀皆備的獨特風格。從隋、唐開始,揚州由於經濟繁榮,富商大賈麋集,文人雅士荟萃,對揚州園林的發展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地處江南水鄉的蘇州,城市中水道縱橫、氣候適宜,植物繁茂,花草樹木品種豐富,當地又產湖石,疊石掇山的技巧高明,造園條件特別優越,物資又很豐富。為此,富饒的蘇州,成了官僚豪富掠奪和享樂的一個重要地方。明清封建社會末期,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就成了私家園林的集中地,蘇州的造林活動達到高潮,官僚地主爭相造園,一時成為風尚,造園之風達三百余年之久,蘇州也就成為私家園林的集中地。
皇家園林一般總是帶有均衡,對稱、壯嚴豪華以及威嚴的氣氛。而江南地區的私家園林,多建在城市,並與住宅相聯。占地甚少,小者一、二畝,大者數十畝。在園景的處理上,善於在有限的空間內有較大的變化,巧妙地組成千變萬化的景區和游覽路線。常用粉牆、花窗或長廊來分割園景空間,但又隔而不斷,掩映有趣。通過畫框似的一個個漏窗,形成不同的畫面,變幻無窮,堂奧縱深,激發游人探幽的興致。有虛有實,步移景換,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無窮。
如蘇州拙政園,園中心是遠香堂,它的四面都是挺秀的窗格,像是畫家的取景框,人們在堂內可以通過窗格觀賞園景。遠香堂的對面,綠葉掩映的山上,有雪香雲蔚亭,亭的四周遍植臘梅;東隅,亭亭玉立的玉蘭和鮮艷的桃花,點綴在亭台假山之間;望西,朱紅棟梁的荷風四面亭,亭邊柳條搖曳,春光月夜,倍覺雅靜清幽。國內植物花卉品種繁多,植樹栽花,富有情趣,建築玲珑活潑,給人以輕松之感。
巧於因借是江南園林的另一特點,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借景的辦法,通常是通過漏畝使國內外或遠或近的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給有限的空間以無限延仰,使人游來意無免有時也用國內有國,大國包小國,造成空間多變,層次豐富,這種園中之園,又常在曲徑通幽處,在你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隊卻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之產生"迂回不盡致,雲水相忘之樂"。有時遠借他之物、之景,為我所有,豐富園景。
江南私家園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經營的,比起皇家園林來可說是小本經營,所以更講究細部的處理和建築的玲珑精致。江南私家園林建築的室內普遍陳設有各種字畫、工藝品和精致的家具。這些工藝品和家具與建築功能相協調,經過精心布置,形成了我國園林建築特有的室內陳設藝術,這種陳設又極大地突出了園林建築的欣賞性。
如蘇州留園的楠木廳裡,家具都由楠木制成,室內裝飾美觀精致、樸素大方,形成了一個欣賞性的典雅的室內環境。室內布局一班都采用習慣的對稱手法,牆壁上的字畫掛屏以及室外的石案、石墩等,也部采取對稱的布局,在重復中富有節奏。室內外裝修與家具陳設品均以棗紅、黑、栗殼等三色為主要色調,從而與園林其他部分的紫青色、白色相調和呼應,體現了園林建築室內外設計的寧靜要求。這恰恰與皇家宮殿建築追求豪華壯麗,用大紅大綠的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
楹聯、詩詞、題詠與園林相結合,利用文學的手段深化人們對園林景色的理解,啟發人們的想象力,使園林更富有詩情畫意的手法在江南園林中也是極為成功的。造園匠師們善於用文學上形象思維的藝術魅力來美化園景,廳、堂、亭、謝上的楹聯常常是賞景的說明書。如拙政園中《海棠春塢》指的是庭內種有海棠的小院,宜春日小憩;《荷風四面》亭指的是四面臨池的小亭,宜夏夜納涼;《待霜》亭周圍遍植桔樹,宜深秋登臨;《雪香雲蔚》亭附近遍植臘梅,宣冬日踏雪。文聯辭對兼有書法之妙,更引入欣賞。
這一時期也有更多的文人畫家參與園林的設計與造園實踐,明朝有著名的張南陽、周秉成、計成等,清代有張鏈、張然、葉眺等。他們既善長繪畫、又是造園家。其中計成總結了造園的理論,著有《園冶》一書;張漣疊白沙翠竹與江村石壁;計成疊影園山;石濤疊片石山房、萬石園等。他們的實踐和理論,大大地促進了江南園林藝術的發展。
明清江南私家園林的造園意境達到了自然美、建築美、繪畫美和文學藝木的有機統一。與一般藝術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築、山水、花木組成的綜合藝術品。成功的園林藝術,它既能再現自然山水美,又高於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