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濃郁巴渝風情的重慶永樂村

濃郁巴渝風情的重慶永樂村

日期:2016/12/14 18:41:53      編輯:古代建築史

    盛夏時節,踏著承載逾千年足跡與記憶的青石板路,穿梭於聚散有致的吊腳樓,聆聽著參天黃葛樹上知了歡快的樂章,緩緩推開了千年古村落——重慶綦江區東溪鎮永樂村古樸的大門。

    太多的歷史印記沉澱於此:盛極一時的西南商貿要道——川黔鹽馬古道、纖夫吆喝聲此起彼伏的重慶綦江河古碼頭、寫滿故事的大小古跡……永樂村這個古老而樸實的村落,以它特有的堅持與執著,守望著歷史與未來。

    民居建築彰顯巴渝特色

    早在唐太宗時期,商賈往來的繁華,聚集了永樂的人氣,百姓紛紛聚居於此,便有了今日的千年村落。村落依巖靠水,因地就勢而建,聚散錯落有致,山回谷轉,移步換形。

    2000多年前,一條鹽馬古道從這裡穿村而過,綿延150多公裡,往來商賈、挑夫絡繹不絕,演繹出永樂的繁華盛景。

    如今,漫步在久遠的青石板路上,回望鹽馬古道的昔日輝煌,尋著挑夫的汗跡與那“哒哒”的馬蹄聲,那段因商貿要道而興旺的歲月,以這樣的方式銘刻在古村的記憶裡。

    重慶綦江河、東丁河、福林河3條河流從永樂村穿流而過,為永樂注入源源活力。村落中交錯分布的民居建築和古建築以及黃葛樹生態群,為永樂平添獨特魅力。

    村道兩旁,明清建築風貌錯落有致,大水巷、小水巷、三合樓巷等與環境相吻合,靈活布局,不拘一格,形成富於變化而整體協調的空間格局。

    村落建築多為具有巴渝地方特色的傳統民居,穿斗結構,青瓦屋面,深出檐,色彩素雅,以一層為主,相互毗連;村巷多為石板鋪砌,寬4-5米,中心3米,自由靈活,與沿巷村落建築物相得益彰。

    作為集商業活動、家庭起居、鄰裡交往為一體的村道,被當地村民沿著村巷刻意處理出一些“袋形”空間,供人們駐足交談、歇息。村巷相交或轉折的空間節點也被擴大為村落的景觀節點,使人有豁然開朗之感。

    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積澱了豐富的人居文化內涵,形成了大量適應當地地域經濟、文化與社會生活傳統的民居建築,成為古村樂建築群的主體和基礎。

    古跡美景訴說昨日輝煌

    在永樂村尋覓那些繁華的過往,散布於村落兩旁的古跡,便是最好的見證。

    在首批公布的中國傳統村落之一永樂村裡,有著已有270余年歷史的王爺廟、630余年的太平橋,在無數個日夜輪回、風雨洗禮中靜靜伫立,守望著這個古村落的昨日與今夕。

    如今,寺廟已不復當年的人來人往、車馬喧囂,但氣勢恢宏的大門山牆,山門前左右聳立的千年古黃葛樹,仍可映襯出這座古剎的往昔熱鬧與鼎盛。

    據原存於廟內的石碑記載:“此廟位居重慶綦江縣東溪古鎮太平橋溪畔。環廟榕樹叢叢,濃蔭蔽空,溪水潺潺,風景如畫,三河交匯,乃雲貴川水陸交通之要沖,歷來為行旅商幫交易議事之所,19世紀三四十年代尤甚。黔邊川境,農副土特、鹽鐵棉紗、油酒百貨均經此轉運雲貴經銷。江水滾滾,南來北去,日間百舸滿載爭流,夜裡燈火輝煌。棧店人聲鼎沸,街道行旅並肩接踵,盛極一時。每當廟會、節日,則商賈雲集,游人香客川流不息,更是盛況非凡。”

    坐南朝北的王爺廟,是一個完整的磚木結構四合院建築,占地64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平方米。中軸線上,從前到後依次是山門、戲樓、廟壩、正殿,兩側是廂房。而這類保存完好的清代中期建築在重慶市已不多見。

    以王爺廟為代表,在永樂村道沿線,太平橋、上平橋、觀音閣、南平僚碑、“撫我孑遺”碑、烏龜石……這些有著千百年歷史的古跡,仿佛在向世人訴說著永樂村的昨日輝煌。

    古樹、古廟、古井,石路、石牆、石屋,千年古村的歷史積澱,讓傳統村落顯得更加深沉而厚重。

    人文特色抒寫古村風情

    東溪鎮,素有“農民版畫之鄉”的美譽。昔日,辛勤的農民在肥沃的土地上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勞作方式,加之南來北往的客人聚集於此,相互講述著各自的奇聞異事。心靈手巧的當地居民便將所見、所聞雕刻在木板上,成為東溪民族民間藝術“綻開的一朵新花”。

    東溪的版畫構圖明快,色彩艷麗,具有濃郁的民間風情和生活氣息,是傳統民間藝術的特色代表。至今仍以活態方式傳承,彰顯著永樂居民筆情色趣之中對生活的熱愛。

    鬧花船,也是永樂盛行的文化。鬧花船實際上是花船舞,亦稱蕩旱船。在永樂,凡逢春節抑或是其他節慶、生日,男女老少都會走上街頭或是在農戶家之間進行表演。表演者擁簇花船,在鑼鼓點子指揮下,作出各種動作,給人感覺忽兒柔情似水,忽兒剛強猛烈,不屈不撓。舞者配合默契,動作整齊,實為精彩之極。

    曾幾何時,在有著特殊地理環境的永樂村,這裡生息、繁衍的居民,用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傳統文化,留給後人無比絢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這塊小小的土地不斷增添著璀璨奪目的光彩。“石工號子”便是其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永樂的石工號子可分3大類:開山號子、遷石號子與抬石號子。幾名石工在炎炎烈日下扯開喉嚨喊出高亢嘹亮的號子,歌詞即興而作,旋律余音繞梁,成為當地文化的一大特色。

    千年古跡前尋覓歷史的印記,風情吊腳樓裡感悟往昔的歲月,參天黃葛樹下探尋古村的魅力……永樂村,將以日益豐富的形式,演繹古村落之風情,裝扮出傳統村落的獨特風景。

推薦閱讀:

合肥百姓宗祠述說光陰

武漢最古老建築“無影塔”

千年常道觀:魯班一夜建成

德化太平寨與名士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