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民生改善、古城保三場專題座談
日期:2016/12/13 18:54:51   編輯:古建築紀錄
委員吳琳在專題座談會上發言
昨天上午10點30分開始,城鄉一體化建設、民生改善和社會管理、古城保護和利用,三大專題座談分三個會場同時進行。記者“穿越”三大主會場,感受到每個會場發言都異常熱烈,掌聲時時響起。原定一個小時的座談,一起延長到兩個小時才告結束。
每個會場,都有百余名委員參加。而他們中又有半數以上舉手發言,所以話筒極其搶手。最後有近80名委員選擇發言,幾位沒拿到話筒的委員,索性站起來直接開講。列席聽取意見的市政府領導感慨委員們的專業、真誠和熱情。
城鄉一體化建設
委員蔣元生:合理利用農村的一個個自然村,不要一刀切建集中小區或建高層住宅,應進行道路綠化、排污改造等,這樣可以減少土地浪費和社會資源的損失,盡可能減少拆遷造成環境的影響。
委員周家勝:三農往哪個方向走,城鄉一體化是蘇州名片,建議保留相對完善的居住環境、保留江南水鄉風貌;城鄉一體建設的重點在鄉村;失地農民,政府一定要重點關注和引導;推動共同富裕的本質是農民富裕,可以發展家庭農場、生態農業園引領農民致富。
委員袁永剛:城鄉企業要轉型升級,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勢必變高,鄉鎮企業如今優勢明顯喪失,生存較困難。如今本地大型工程本地企業參與少,條件同等情況下,應優先考慮本地企業。
委員呂仕銘:三產發展比例在提高,要給這些企業更多優惠政策。一年多來,蘇州本土企業對蘇州貢獻不斷上升,200-300人的中小企業生命力最強,應給予更多關照,進一步暢通辦事通道。
民生和社會管理
委員王俊華:蘇州市在社會保障方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保障制度,但在實際調研中,發現“搭便車”、“蹭福利”的現象。一些不符合條件的外來者以“高齡就業”、“帶病參保”等方法,加入蘇州社會保障體系,從而獲得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這種行為,是在浪費蘇州有限的社會保障資源,要改。
委員李修昌:個別工廠排出黑煙和異味,田野焚燒秸稈,農貿市場屠宰家禽污水流入河道等現象時有發生。環保部門要在原有環境違法舉報電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升級,建立微信舉報平台,向社會公布微信公眾賬號,及時受理群眾通過微信發來的投訴和舉報,定期將處理結果反饋給實名舉報人。
委員張戈:蘇州在推進家庭教育工作時,還存在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視不夠或方法不當; 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存在資源浪費、平台與組織的實用性未得到有效發揮等問題。
古城保護和利用
委員馬亞中:古城保護和利用的重點是保護什麼,怎麼保護。當前要保護蘇州的古建築、手工藝,保護要有一套系統的思路,而不是想到什麼就保護什麼。要邀請熟悉地情、專業的專家組成智庫。在充分吸收全國權威專家的同時,注重發揮本地專家長期從事古城保護研究、熟悉和深知本地民俗風情的優勢,讓更多的各方面本地專家進入專家智庫。
委員袁牧:如今古城的概念在變化,保護首先要適度放慢城市建設的腳步,創新融資模式,盤活古建老宅資源。蘇州古城內保存著大量極具歷史人文和建築藝術價值的古建老宅,具有很高的收藏和增值潛力。但這些古建單體的價值較高、翻新和日常維護成本巨大,投資收益回報時間較長,使得參與古建保護的門檻很高,不利於更多的中小型民間投資參與。
委員張應鵬:要具體到保護傳承蘇州文化的細節,古城的橋除了要有交通功能,要盡可能在前期設計中融匯更多蘇州元素,從細部表情上做更多文章。城市要建設,關鍵是如何巧妙地“縫合”。